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信用港区 > 诚信宣传

【风险提示】警惕以注销校园贷为名的新型诈骗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20-05-25 23:40
对校园贷避之唯恐不及的大学生李芳,掉入了一个贷款陷阱之中。5月9日上午,她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注销客服”,称“国家禁止校园贷,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要求她按照指示,注销自己的“校园贷账户”。
她此前了解过校园贷引发的争议,也曾小心翼翼地试图躲过校园贷,但这位致电者听起来有一定的可信度,能明确报出她的个人信息,并警告“可能有人冒用她的信息申请过校园贷”。
接下来3个小时内,她按照对方的指示,从4个互联网金融平台贷出了约11万元,转到对方给出的银行卡账户上。对方说此举是为了帮她“清空额度”。意识到受骗后,她报了警,但再也打不通对方电话。
3月28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其官网发布了“2020年第一号预警”,称近日出现一种“新的诈骗手段”,骗子声称“十九大以来政策发生变化,已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需要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否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务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冒充央行征信系统

据李芳回忆,她并没有用过太多金融产品,只有一张信用卡,偶尔会使用支付宝平台的“借呗”,电话里,对方言之凿凿对她说,“你的借呗开通时间是在2015年,当时属于学生账户,现在你快毕业了,再用就算是校园贷。对方“安慰”她不用担心,只要及时注销账户,就不会惹上麻烦。
而要注销这个所谓的“校园贷”账户,需要把金融平台的额度“花掉”,根据其QQ语音提示,将“额度”用完,将款项汇至他们提供的“对公账户”上。
李芳在对方的催促下加了QQ,QQ名写着“京东金融注销客服”,对方一通过她的申请,立刻发来一份“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权委托文件和身份证、工作证、营业执照。
对方首先怂恿李芳下载并登录“京东金融”App,要求她将自己的额度截图发来,随后又督促她先将支付宝“借呗”上的额度“注销”。芳在“借呗”上能借款的额度为7.1万元,她听从对方指示,借出这笔钱,然后转到对方指定的“对公账户”。
随后,她又在骗子的指引下,打开“微粒贷”“微博钱包”,下载“美团”和“小米金融”App,分别贷款1.8万元、9800元、8500元和7500元。直到进行到最后一项“注销”时对方让她下载“滴滴出行”,但她因网速原因迟迟未能下载成功,对方才挂断了她的电话。她这才如梦初醒,去报了警。

信息泄露引人恐慌

这种诈骗方式早在2019年年初已冒头。江苏、深圳、泉州等地警方均发布过预警信息。
京东金融客服系统自动提示,“我司从未有校园贷业务。在此提醒,不要轻信不明人员向您提出的线下转款要求,不要相信电信诈骗”。该公司相关人士介绍,京东金融并无“注销组”及工作人员,也“不会以‘注销贷款’‘贷款注销组’等名义联系用户,引导用户申请金条借款并向他人转账”。
小米金融发布信息提醒,“从网贷平台提取的资金属于信用消费贷款,为自己名下的负债,凡自称网贷平台客服、要求提现转账的都是骗子”。
令这些受骗者感到恐惧的,还有信息泄漏。不少人说,在接到电话后,即使他们将信将疑,但当对方能准确报出他们的身份信息时,他们还是不由得相信自己的身份信息被盗用,进入“圈套”。
一些诈骗者在电话里能清晰报出他们入学时间、在某个金融平台的注册时间,甚至在某个购物平台最新下的订单。
“我就是怕有人真的用了我的信息去注册了校园贷,所以才会在骗子把我身份证号码和就读院校班级、甚至在校期间的课程说出来后,信了他。”回忆起自己被骗的过程,王明(化名)说。
林艺(化名)在被骗转账时,对方对她有几张银行卡都了如指掌。为防止受到银行卡每日转账限额的制约,对方要求她将汇款拆成每笔5000元以下,分别用不同银行卡汇出。当她表示自己没有更多的银行卡可用时,对方还会提醒她:“你不是还有××行的卡吗?”真正惊醒她的是一通来自“微粒贷”的客服电话,提醒她确认是否为本人操作,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骗局。
曾于今年2月捣毁过一个“注销校园贷账户”诈骗窝点的福建某地警方表示,在他们的调查中,这些电信诈骗者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上一些黑客,会专门攻击校园网站。因为我们现在的校园网站基本上都比较薄弱,很容易就会被黑客侵入,然后他们(诈骗者)会找到黑客拿到这些学生的个人信息。另一种就是去找专门出售这些信息的贩子购买。”

 反复强调“额度”需警惕

操作过程中,电话那头不断传来的催促声、精心设计的“话术”,也让很多人措手不及。
一位受骗者曾在“注销客服”打来第一通电话时质疑过,问“可不可以打个电话去核实下”。对方告诉她“时间有限。”她当时有些慌神,拨打了京东金融官方客服电话,却无法快速转入人工客服。没过3分钟,对方打来电话,语气强硬:“你要不要办,不办你等着吧,过几天去查自己的征信,肯定有校园贷账户,以后毕业买房都会有麻烦。”
受骗者刘云(化名)总结,对方的话术很巧妙,从不说“贷款”,只是反复强调“额度”。在对方指示下,她将小米金融里的1.2万元转出,对方提醒她查看自己的App,称“你的一二零零零额度”已经降为零。在她告诉对方“借呗”里有4万元额度时,对方似乎毫不关心,只是强调“您的额度四零零零零”需要“清空”。刘云至今仍不敢告诉母亲自己被骗的事实,刚刚还清助学贷款的她又背上了5.2万元债务。
让他们感到委屈的是,当在网上发布自己被骗的事实时,一些人误解了他们被骗的原因,指责他们“因为校园贷被骗,活该”。一名受骗者感叹:“没想到躲过了网贷、躲过了传销,还是没能躲过这场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