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案例篇】分级评定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来源:厦门日报
日期:2020-07-07 23:15
分享:
福建厦门翔安区应急管理局(以下简称“翔安应急局”)每一位执法人员脑中都有一本清楚的“账本”——辖区里的生产企业属于哪种“颜色”、某家企业的隐患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哪位专家适合对哪家企业进行一对一精准辅导……这得益于翔安应急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整合相关力量,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前再提前”,致力于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翔安应急局以“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误不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全区安全生产监管和应急救援工作形成“一盘棋”。今年年初,一家公司因违规作业被处以3万元行政处罚。这是一家在执法人员文件中被标注为“红色”的企业,需要重点巡查、执法。在翔安区,根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有17家企业被标注为“红色”,属一级风险;有102家企业被标注为“橙色”,属于二级风险。2019年,翔安区开展工贸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工作,对辖区内627家企业(不含火炬高新区)进行了风险评定;除此之外,还有辖区内的非煤矿山、加油站、重大危险源、烟花爆竹零售点等250家企业被纳入了重点执法对象,翔安应急局对其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这一系列数字,标志着翔安安全生产领域分级分类管控格局已基本形成。执法人员说,这样的分类让他们在日常执法过程中,能够把握好轻重缓急,做到监管有重点、执法有方向。执法成效也显著提升:今年1月~5月,结合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和年度执法任务,翔安应急局共检查工贸企业101家,发现安全隐患175项,已完成整改144项,整改率82.3%。值得一提的是,日常监管还引入“电子眼”进行强化,全区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系统共有35个监控点,覆盖22家重点高危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