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一统十联“一把手”谈营商㉟】扛稳基层发展责任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清风航空港 日期:2023-07-12 08:37
龙王办事处——陈展.jpg

郑州航空港龙王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陈展


要优化营商环境,首先就要弄明白营商环境是什么,有些新时代党员干部不了解营商环境,特别是办事处干部群众,总觉得营商环境离自己特别远,办事处批不了规划、办不了执照、下不了罚单,与企业家打交道的也就只有征迁清表供地这一环节,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营商环境不只是立项、规划、审批、惠企政策,更包括辖区社会治安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城市配套服务、商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情况以及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综合素养等,这些每一项都是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我们常讲,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何让梧桐树根深叶茂,就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课题。我认为,作为基层办事处,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持续深化平安建设

树牢安全生产底线意识。一是要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持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加强行业部门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双重预防体系。二是要紧盯重点领域隐患。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成立基层专职消防队伍,规范高层建筑管理,全面禁止高空抛物,坚持河湖日常巡查,持续关注油气安全,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紧盯食品药品安全,落脚国家总体安全。三是要落实整改督办回馈。坚持围绕消防安全、高空作业、道路交通、施工安全、防汛安全等领域,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书面下达整改通知,建立健全问题台账,持续跟进整改情况,对突发情况及时处置,抓好以案促改举一反三。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是要畅通信访渠道,着力化解积案。二是要开展“三零”创建,提升两感一度。充分发挥民调组织、巡防队伍、法律顾问、劳动监察、公安交巡、村组干部、社区物业等队伍作用,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三是要落实属地责任,维护网络安全。坚持对照热点领域和提示清单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和联席会议,健全网络安全处置预案,加强网络评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正向宣传引导和主流媒体合作。

严格落实环保措施

落实扬尘管控措施。坚持在保障企业项目正常生产施工的同时,严格落实“8个100%”环保要求,及时覆盖裸露黄土,及时规范企业项目施工围挡,及时加装喷淋设施,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做到定路线、定时段,严禁遗撒遗漏,加大辖区道路洒水降尘频次,建立健全清扫保洁市场化外包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坚持日常巡查监管。严格落实环保巡查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职能,对辖区企业工地落实监管责任,对黑臭水体、滥伐树木、取土挖沙、违规施工等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同时,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排查监管,对容易死灰复燃的废品收购站、采沙场等场所进行动态取缔,坚持发现一家取缔一家,严格落实“三断两清”标准。

持续抓好综合防治。一是要依托蓝天卫士平台和村级禁烧岗位持续落实全面禁烧要求,抓好重点时段、关键部位禁烧放工作;二是要全面落实河长制,坚持河长巡河制度,加强污水排查管控,坚决整治水源地违规违法问题;三是要落实田长职责和巡查机制,坚决遏制私搭乱建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态势。

加强企业服务保障

压实征迁清表主体责任,保障项目企业顺利入驻。落实“签约即拿地”要求,建立项目企业地块责任分包台账,加大电力设施迁改、坟地迁移、树木采伐和其他密集型附属物征迁补偿等难点问题会商解决机制,全面提升拟征地块征迁清表速度,坚持标准地移交项目单位,确保“拿地即开工”。

加快完善道路交通体系,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围绕重点项目和安置区配套服务道路形成闭环,建立台账,成立专班,全力攻坚,坚持问题导向,将涉及的征地拆迁难题逐个击破,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提供充足施展空间,确保交通动脉畅通,唤醒城市发展新活力。

加快城市配套服务跟进,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水、电、气、暖、网配套服务,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层次,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队伍作用,规范辖区停车秩序和经营秩序,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精准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实现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加大市场培育力度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继续强化“财随政走”的政治意识,全力支持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大产业和重点企业培育力度,激励工业企业促生产、增效益、作贡献,不断夯实财源基础、做大财政“蛋糕”。

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零基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改变“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围绕财政资源配置、财力统筹等领域重点突破,理顺公用经费定员定额标准,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

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全面开展“人人持证、技能龙王”建设,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贯彻落实就业“黄金十条”,加快劳动力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奖励资金兑付问题,壮大产业发展基础。

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持续开展送法“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专项行动,广泛宣传耕地保护、土地规划等方面法律法规,定期组织村民代表收听收看法律讲座,明确法律红线,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底线思维。

系统化实行案例警示。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坚持用身边案例警示,从抢栽抢种到取土挖沙、从违法建设到违规占地、从强揽工程到拦路阻工,用真实案例警示群众,组织村组干部到监狱参观学习,邀请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充分发挥反面典型教育的震慑作用。

标准化进行严厉打击。联合公安、国土、查违和属地单位联合执法,对罔顾国家法律肆意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危害企业和企业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固定有效证据,迅速立案侦办,做到逢扰必查、逢案必办,持续释放震慑效应,以铁的纪律、严的措施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大力实施文明创建

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围绕传统节日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居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居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积极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依托社工服务组织发挥引导孵化作用,调动群众性志愿服务队积极性,积极开展室内和户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文明实践活动与党建、科普、法制、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工作相融合。

充分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坚持开展“三好一美”“居民光荣榜”评选推介,开展文明市民、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推行“星级文明户”评定,不断汇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展示居民群众精神风貌。

优化营商环境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内在要求,也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之举。全区上下特别是基层干部要持续改进作风、提升能力,认真研究业务,吃透政策内涵,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政策学习机制,密切与群众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关注企业发展、做好企业服务,着力提升一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办事能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