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工作动态

【一统十联·1352在行动⑲】交易“云上走” 评标“不见面”

来源:清风航空港 日期:2024-04-09 15:42

  信息互通、需求互补;技术赋能、平台创新。远程异地评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保障技术,构建“云平台+公共资源交易”远程异地评标网络系统,既可以打破传统空间维度的限制,又可以解决信息孤岛难题,提高监管效能。郑州航空港区以场所建设为支撑、以制度规范为保障,扩大远程异地评标的“朋友圈”,推进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规范化、常态化开展,营造出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瞄准推行条件 夯实评标基础

  严格把关远程异地评标条件,将符合条件的政府采购项目、交通项目、水利项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主动申请采用远程异地评标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远程异地评标范围;推进评标专家远程异地抽取,甄选适宜项目采用远程异地评标方式,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行政监督部门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有效避免“被围猎”“老面孔”“常委化”等问题出现,做好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组织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公共资源交易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

  落实程序规范 激发评标动能

  完善硬件设施,实现精准对接,对接充分考虑评审场地的需求量以及硬件设备,建设标准化评审场地,为远程异地评审提供良好的条件;严格人员监察,重视智慧监管,主场评标专家人数最多不超过所有评标专家人数的三分之二,确保身份核验、签到及引导服务等工作,在具体评标过程中,实现即时传送、全程留痕;加大各级行政监督部门监管力度,卡实任务目标,严格落实远程异地评标相关规定,由主场监督部门进行监督处理,严控专家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异地评标防控的“铜墙铁壁”。

  重视服务保障 提升评标效率

  评标过程全程电子留痕,音视频数据和评标电子资料备份,并向招标(采购人)、监督部门提供档案查询服务,与招标(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优化服务对接,做好“保姆式”服务保障,确保评标人员的餐食和报酬落实。远程异地评标活动中,主场或副场因故无法正常评标时,做好沟通工作,保障远程异地评标服务“不断链”。为监督部门开展在线监督提供支持,努力构建事前防范,应急处置等防护体系,切实做到“任务内容全,服务保障优”。

  自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开展以来,郑州航空港区与南阳、济源、三门峡等多地市交易中心开展远程异地合作工作,与省外深圳、佛山等地达成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完成主副场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20个,交易金额30.1亿元,其中主场项目74个,交易额1.78亿元,副场项目46个,交易额28.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