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一大早,河南郑州航空港区银河办事处盛世文园小区门口格外热闹,郑州千爱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爱服饰”)的员工正有序地将打包好的劳保服装装运至卡车上。几天后,这些服装将借助郑州航空港“四港联动”的优势,顺利抵达海外。
“我们的工厂虽然不大,但制作的服装享有良好的市场声誉,并已成功出口至海外市场。”郭村韩村党支部书记李丙离说,在2023年9月之前,他根本想不到,村集体在探讨解决本村富余劳动力问题时作出的一项决策,竟使村民摇身一变有了“国际范”。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时代进步,郑州航空港城镇化率越来越高,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群众收入大幅提升。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集体经济相对滞后,收入捉襟见肘;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难以在新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郑州航空港区社会事业局积极研判,采取了一揽子创新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党支部+村集体+龙头企业+商户”及联合经营抱团发展等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在产业发展中的聚合辐射作用,推动联村共建、优势互补、组团发展,促进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稳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郭村韩村就是这些创新措施的最大受益者。为促进集体经济迅速转型升级,在区社会事业局农村农业科组织下,郭村韩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考察,深入研究了多种可行的集体经济项目,最终选择了服装厂作为社区产业的发展方向,千爱服饰应运而生。
“公司采用计件工资模式,对员工没有工作时间限制,新来的员工还免费提供技能培训。”李丙离说,这种机制不仅确保了员工多劳多得,也方便员工结合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工作量,在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这里工作很轻松,在照顾孙子的同时顺便就把钱挣了。”千爱服饰员工郑金平对记者说,每天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会来到这里工作,晚上孙子放学后再接回家,周末在家无聊也能来这里“忙”上一会儿,不仅日子充实,每个月也能增收近6000元,这让她感到无比幸福和安心。
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群众像郑金平一样,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中的其他居民也纷纷加入千爱服饰的行列中。
“千爱服饰已成为我们辖区的一道亮丽名片。”李丙离说,服装厂刚开办起来的时候只有十余台机器,现在已经有50多台机器同时运转,前来应聘的工人也从盛世文园小区,逐渐扩大到薛店、双鹤湖一带。下一步,服装厂还计划再引进20台缝纫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他们还计划设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深度挖掘村内男性富余劳动力,并探索更多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路径,用产业兴旺带动居民生活幸福。
郭村韩村只是港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放眼整个港区,从机场小镇,到枢纽之城,随着开放发展步伐的逐步迈进,一家家企业遍地开花,一幅用集体经济带动居民增收的美妙画卷正缓缓铺开:在大营镇,黄桃、药草等特色种植产业蓬勃发展;在岗李乡,依靠临近比亚迪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2023年,港区206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占比70%以上。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引导更多村(社区)开展多元集体经济产业,帮助他们实现产业多元化,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生活,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郑州航空港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亚坤 实习生 林志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