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草木凋零冷清清;几个月后,这里打桩机高高耸立、挖掘机挥舞铁臂、运输车来回穿梭……1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航空港东南部的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一期)建设现场,看到的是处处欢腾建设忙的热闹景象。
“我们出动24台(套)大型作业设备、组织近百名施工人员,用一个多月时间开挖土方6.8万立方米,完成桩基础446根、CFG桩基础5760根。”中铁二十二局项目经理程浩介绍,目前正在施工的是项目核心交易场所,4栋办公楼桩基础工作已全部完成,交易中心1.99万平方米地下车库的桩基础工作预计下周完成,土方工程已完成约80%……项目全面提速,建设“进度条”在飞快刷新。
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是省重点项目,一期总投资约47亿元,由郑州航空港科创集团、中原金控、中国铁建、河南万庄集团等四方合作建设,按照“央—地—民、投—建—运”一体化思路运作,通过多方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供应链配置中心、贸易中心、定价中心和重要物资战略流通走廊。
船小好调头,船大起步难。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投资强度大、规模体量大、行业影响大,是当之无愧的“大船”,为何能快速进入“航道”满帆前行?“这要感谢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拓宽资金保障渠道,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方郑州航空港物流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泉说。
据了解,为强化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做好政策性资金项目申报工作,郑州航空港成立了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及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专班、城市建设和管理专班、国有企业资产盘活专班、金融专班等4个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资金筹措。
郑州航空港研究出台《航空港区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等6项制度性文件,建立了项目储备、项目申报发行、项目实施、资金使用有效衔接、接续滚动的长效机制。对一般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等22种项目融资类别投向领域、申报要求及方式、申报时间安排、责任单位等进行梳理,为项目制定融资方案和储备申报提供政策依据。紧扣政策导向,紧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实施政策性资金项目谋划储备攻坚,着力谋划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的大项目、好项目。
2024年,郑州航空港共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19个,下达资金19.95亿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过审专项债券项目71个,投资总规模达1457.24亿元;获批2024年专项债券资金额度193.51亿元——其中,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一期获批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超长期特别国债为项目的长远发展注入了血液和动力。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拓宽资金保障渠道、加大资金保障力度,为“两重”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确保郑州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快建设、早达效。
重大项目建设难在哪儿?一是难在资金,二是难在信心。
郑州航空港牵住政策性资金的“牛鼻子”,拓宽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渠道,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更增强了发展信心。政策性资金的运用,通过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起到了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预计郑州航空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亿元,同比增长2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总体经济运行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