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航空港正少年 | 富士康向“新”再出发

来源:河南日报 日期:2025-03-07 08:54

富士康M区智能仓储基地。

富士康灯塔工厂。

富士康开设各类培训课程提升员工技能。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富士康携手洧川镇政府打造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富士康园区。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企业供图

  “春”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处处是一片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

  生产线上,一部部智能终端设备经过组装、检测、包装等工序,快速走下流水线;下班后的生活区,瑜伽、篮球等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员工踊跃参与,欢声笑语交织;在郑州机场,一箱箱富士康产品打包装机,飞向全球各地……

  镜头转向2月27日的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之畔,春风和煦。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这不仅标志着富士康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更预示着富士康在中原大地书写新篇章的航程已壮丽启航。

  2010年,富士康与河南“牵手”,一个“超级工厂”逐渐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拔地而起。15年后的今天,富士康再次龙头高昂,以新事业的拓展和战略布局重塑产业格局,成为新科技、新格局之下,驱动河南电子信息产业二次崛起与外向型经济腾飞的强劲动力。

  1

  “智造”引领——未来产业生态的样板

  走进富士康M区智能仓储基地,17米高的立体库区内,自动化机器人穿梭其间,精准抓取货物,高效分拣配送;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数据流和信息流无缝对接,确保供应链高效运转。其中,堆垛机器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精准穿梭,4000个托盘的存取流程,是人工操作的7倍,效率惊人。

  而在富士康“灯塔工厂”车间,“智造”工程师代替产业工人正在操控智能设备,生产全流程实现精细化管理,不仅实现从物料存储、发料,再到成品包装、出货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中控系统还可对整个生产进程及异常做出自主决策,保障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提高了102%,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了27%。

  这是富士康加快转型,布局智能制造的生动缩影。

  “2011年,郑州富士康落地港区时还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过10多年发展,车间内机器人、AGV小车和数控机床就取代了大量人工操作,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副总经理王雪说。

  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富士康的蝶变,不仅是在行业龙头引领之下,河南对传统制造业颠覆性革新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未来产业生态的深刻重塑。

  2010年,富士康初入河南时,便对标国际,带来了全球最先进的生产线和前沿的管理理念。依托河南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劳动力、政策优势,郑州富士康构建了以郑州为核心,辐射济源、鹤壁、兰考、周口等地的产业网络,成功打造出全球最大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并吸引上下游20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河南,形成了完整产业生态,带动区域经济升级,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2021年,富士康建成河南省首家“灯塔工厂”,成为全球“工业4.0”和“数字化制造”的示范企业,并着力打造M区智能仓储基地等,以数字化变革催生创造发展新动能,为河南乃至全国制造业树立智能化转型标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进一步加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强大实力和广阔前景。

  郑州富士康还积极布局绿色制造,坚持ISO50001/ISO14064双体系认证,对标行业能效管理标准,实现能源管理标准化,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通过光伏建设、购买绿电及绿证,实现绿电生产,为绿色制造提供有力保障,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2018年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并保持至今,2023年又获河南省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认证,凸显企业在能源与碳排放管理上的突出成果。

  如今,富士康不仅是河南乃至全国智能制造的标杆,更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创新模式和技术应用,助力河南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位置,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2

  温情关怀——社会责任担当的典范

  走进郑州富士康阳光工场,映入眼帘的是温馨的布置与无障碍设施,墙上挂着励志标语,处处洋溢着关爱与尊重的氛围。

  走进车间、宿舍、餐厅、工疗室,会发现这是一间专为重度残障人“量身打造”的工场——特制的工作台、辅助工具,适合不同身体条件的工位设计,坡度平缓的员工通道……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残障员工的悉心关怀。

  “一般来说,企业招聘员工是根据岗位选择人。但在富士康阳光工场,是根据员工选岗位,我们把富士康一些适合残障员工的工序转移到了阳光工场。”王雪说。

  截至目前,郑州富士康已安置残障员工658人,其中重度残障员工占比一半以上。数据显示,富士康在大陆已累计捐赠善款超过15亿元人民币,每一笔捐款都精准投向了社会慈善、困难群体关爱、灾难救援等领域。

  与此同时,郑州富士康还积极开展助医、助学、助行、助老、助残、助洁“6助”系列活动,以重要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公益项目,大力倡导人人公益的理念。“康康”工友杨幸成、杨旭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生命续航,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2024年,郑州富士康员工全年参与志愿服务近1.7万人次、公益时数超4.3万小时。

  2025年1月,第十四届公益节暨2024ESG影响力年会在北京举行,富士康科技集团凭借在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方面的杰出表现,荣获“2024年度公益组织奖”和“2024年度ESG典范企业奖”两项大奖。

  除了关怀残障人士,勇担社会责任,在富士康,普通员工的福祉同样得到重视和关注。

  为了提升员工幸福感,富士康实施了多项福利政策,如健康体检、子女教育补助等;员工活动中心和员工公寓每月定期举办文娱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增强团队凝聚力;投资超5.8亿元改造员工宿舍,增加服务设施,全方位提升居住品质;餐厅引进76人老烩面等多个地方特色餐饮品牌,满足员工多样化口味需求;携手洧川镇政府,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不仅确保了食材的安全质优,而且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此外,富士康还设立了“员工关爱基金”,为困难员工提供及时援助,让每位员工都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与支持。

  为了提升员工技能,富士康开设了各类培训课程,涵盖专业技能、管理知识等,助力员工职业发展。同时设立“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员工根据产线实践提出创新建议,激发创造力。

  入驻河南以来,富士康先后引进国内10余所优秀院校资源,累计助力超8000名员工实现学历提升梦想。建厂至今,帮助100多万人实现就业,累计为河南培养500余万名熟练产业工人,不仅有效缓解了劳动力大省河南的就业难问题,而且帮助许多农民实现了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再到高技能人才的转变。这些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流转至全省各地,为各地经济发展、产业兴旺作出了积极贡献。

  3

  双向奔赴——富士康扎根河南的决心不会变

  以“智造”赋能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以“温情服务”赋能员工成长,在创新与关怀的双重驱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富士康以“河南速度”和“富士康效率”闻名全国,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制造业的标杆。

  15年来,这座占地面积280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已成为全球最大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更以“一企之力”贡献了2024年河南省60%、郑州市80%的进出口额。2023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产值再创新高,实现“十二连增”,助推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规模跃居全国第一。

  2023年,郑州航空港获批10周年、全力开启第二个“黄金十年”之际,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短短60多天里三访河南,与郑州航空港携手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承诺“在河南再造一个‘新富士康’”。

  2023年4月25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揭牌仪式上,富士康宣布,将持续深耕河南,重点布局电动车、储能等新兴产业,把郑州基地打造成富士康全球创新和产业布局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标杆。

  2024年,新事业总部相关工作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EV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富士康新能源电池(郑州)有限公司正式设立……一系列举措为未来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伊始,在河南各级政府与富士康的高效协同推动下,多项重要举措陆续落地。

  2月27日,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大楼及研发中心项目开工仪式于郑东新区举行,标志着富士康在河南的战略布局迈入全新阶段。

  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志成在开工仪式上表示:“新事业总部大楼承载着集团在郑州新产业孵化、新技术导入、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拓的重要使命,大楼的动工仪式也意味着富士康在郑州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据悉,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将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紧锣密鼓推进产业落地转化,总部下设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战略产业发展中心、战略产业金融平台、产业研究院和关键人才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等7个功能单元,部分产业已经具备转化条件。

  “富士康在河南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自身努力,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帮助和大力支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王雪表达了对地方政府长期支持企业发展的感谢,“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富士康扎根河南的决心不会变,在新赛道、新领域、新技术中不断探索追求的决心不会变,对员工的技能培养、价值提升和温暖关爱不会变!”

  从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到万亿级产业集群核心引擎,从“智造”持续升级到全球产业链高端布局,富士康与郑州航空港“双向奔赴”,一路高歌勇进。

  让我们共同期待,富士康在河南的产业蓝图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助力区域经济腾飞,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