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合晶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郑州富士康手机生产线。
空港智算中心机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企业供图
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 刘畅 摄
2月26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机房里,一排排服务器闪烁着蓝光,技术人员正专注调试,未来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另一侧的办公楼内,数名施工人员正细心地铺设光纤线路,智算中心二期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
“这里是港区智算产业的‘智慧大脑’。2025年刚开年,中心就率先接入了全量级DeepSeek-R1和多模态DeepSeek-Janus-Pro模型,成为中部地区首个全面部署DeepSeek模型的智算中心。”河南空港数字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文普说,目前,中心已投产算力2000P,二期工程将于3月底建成投用,届时算力将达到10000P,成为中部最大、国内领先的万卡算力集群。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的快速发展,只是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4年,郑州富士康“3+3”战略稳步推进;郑州航空港建成投产荣盛泛半导体、富士康智能仓储、柯力传感器等项目50个;超聚变完成产值495亿元,同比增长75%;合晶二期、兴航科技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聚焦“芯屏网端器”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发展,郑州航空港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型。
1
龙头带动,白手起家打造产业高地
“10年前我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却高楼林立,科技园区星罗棋布,自动化生产线飞速运转,很难相信这是同一片土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首席顾问、郑州航空大都市研究院院长约翰·卡萨达感慨地说。
2月17日,约翰·卡萨达在参观郑州富士康灯塔工厂时,看到机器在闪烁的绿灯中运行,从自动上料、零件加工、智能补正、自动检测到产品下线,整个生产流程全部无人化操作,不禁发出由衷赞叹。
时间回溯到2011年。富士康入驻郑州航空港,在一片枣林中建起厂房,引来全球领先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为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埋下“创新种子”。
2013年,郑州航空港正式通过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各类先行先试政策先后出台实施,高端制造、科技研发、现代物流等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带动就业和区域经济全面升级。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在省委、省政府前瞻30年的战略布局下,抢抓战略机遇,依托富士康、比亚迪、龙芯中科等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吸引上下游集聚,聚点成链、聚链成群,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磁场,并汇聚了更多的高端人才和优质资源。
10多年来,郑州富士康这一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已衍生带动超过600家相关配套企业落户,让港区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以一棵“果树”催生出一片“繁荣果园”。
据了解,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该区电子信息产业总营收突破5200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的80%以上。2023年,郑州航空港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金名片”。
2024年,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5180.8亿元,同比增长5.6%,主要经营数据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全年完成新签约项目247个,协议签约总额约1886亿元,其中新签约豫信电科先进计算产业基地项目、荣盛集团泛半导体材料项目、合晶SW12英寸大硅片项目等亿元以上项目18个,签约金额约614.42亿元,进一步凸显了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2
名企集聚,“芯屏网端器”全链条给力
走进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在无尘环境中忙碌,精密设备运转不息,硅片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层层加工,最终成为高品质半导体材料。车间外,物流车辆频繁出入,产品迅速发往全球各地。
而在相隔不远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龙芯中科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专注地进行芯片设计测试,数据分析精准高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中国芯”的崛起贡献力量。同时,园区5G智能工厂里机械臂精准装配,AGV小车自动配送物料,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优化生产流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如流水般高效下线,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以富士康、郑州合晶、龙芯中科为代表的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从单一的手机制造逐步拓展到后端模组、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关联产业,构建起体系健全、竞争力强劲的“芯屏网端器”全产业生态圈,带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以蓬勃态势向更高层次发展。
“芯”光灿烂:以郑州合晶、龙芯中科、兴航科技为代表,郑州航空港集聚了原材料加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上下游企业,构建起一条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
“屏”步青云:以郑州富士康为龙头,郑州航空港形成了研发、核心制造在航空港,主板、摄像头模组、显示屏模组、零组件研发与生产布局全省的良性互动局面,有力带动了周边配套产业的协同发展。
“网”联天下:以河南空港智算中心、5G网络基站为支撑,郑州航空港构建起覆盖广泛、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端”立潮头:以联创电子、众驰富联、领胜科技、航丰智能、博硕科技为代表,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已形成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产品的制造体系,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作,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器”宇轩昂: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郑州航空港汇聚了超聚变、东微电子等众多精密仪器和智能制造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有力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加速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华丽转身。
郑州合晶半导体级单晶硅生产项目成功在航空港落地投产,有效填补了河南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材料行业的空白;超聚变55天实现郑州产线首台服务器下线,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东微电子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力科技收购以色列ADT,研发生产的划片机等半导体装备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随着一大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项目不断实施,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优势不断加大,新的增长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业生态发展欣欣向荣。
3
向新而行,绘就产业新蓝图
2025年,郑州航空港将聚焦“芯屏网端器”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富士康“3+3”战略实施,推动超聚变增产扩产;加快构建以龙芯中科为引领的产业生态,打造中国“信创谷”;加快郑州合晶二期、兴航科技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河南电子信息产业迈上新高度。
2月5日,郑州航空港召开三级干部会议,确定了电子信息产业2025年发展方向和目标。其中,进一步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技术策源、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功能,是大会传递出的鲜明导向。
为实现这一目标,郑州航空港依据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特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制定并落实“强链—补链—延链”战略,推动产业向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
——推动先进制造业持续创新,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郑州航空港将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空港智算中心、中国移动中部智算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招引科大讯飞、阿帕斯等人工智能企业落地,以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赋能先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紧抓新兴市场机遇。郑州航空港将聚焦人形机器人、高端仪器装备等赛道,加快富士康机器人项目落地,支持富士康、比亚迪、郑州合晶、荣盛金刚石等企业提升半导体制备技术能级及量产规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塑产业、强优势、建生态,全力推动产业集聚和项目建设稳步开展。”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项目、新动能、新发展。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郑州航空港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向“新”而行,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