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四高四争先

航空港正少年 | 激活生物医药发展新动能

来源:河南日报 日期:2025-03-07 08:52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科技展厅。

科研人员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忙碌。

郑州航空港区“两院一中心”建设如火如荼。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外景。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3月2日清晨6点,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工地已是一片繁忙。省红十字血液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正进行幕墙安装。向西两公里,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园4个月“平地起高楼”,目前已有4栋楼封顶。

  2023年7月15日,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揭牌重建,医科城开始全面建设。如今,医科城已是“硕果累累”:签约“医”字号重点项目66个,总投资达929.2亿元,45个项目开工建设,9个项目投产运营,注册生物医药类企业243家,签约美国碧迪医疗、荷兰飞利浦、美国瑞思迈等跨国企业,实现国药、华润、通用、中信等主营生物医药类央企全覆盖。

  “历程极不平凡,成绩来之不易。亮眼成绩与郑州航空港的独特优势息息相关,更离不开每个项目的建设者,离不开医科城每位工作人员的敢拼敢闯。”中原医学科学城管委会主任秦新东说。

  医研、医教、医疗、医工、医药“五医”循环联动,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产业链“五链”深度融合……医科城建设一年多来,郑州航空港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科技创新大格局总体部署,坚持世界标准、国际一流,高标准建设医科城,持续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服务高地。

  1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创新在这里走向应用

  “眼部一张照,健康早知道。”3月3日,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一张高分辨率的眼底照片与大模型的输出显示屏相连,短短几秒钟,大模型便给出十余种眼病的精准诊断。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执行所长吴建介绍,“伏羲慧眼”大模型可在自然光线下,拍出超广角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终端接收后就能生成多种模式报告讲解及医患模式互动。

  “我们希望‘伏羲慧眼’大模型通过对大量眼部检查及全身参数进行学习,未来能达到‘以眼窥全身’的效果。目前‘伏羲慧眼’的诊断与血液生化指标的一致性已经达到75%。虽然这一数字相当可观,但它仍在不断学习和进步,当一致性达到90%时,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吴建说。

  眼科研究所只是河南省医学科学院众多研究所中的一个。“重建一年多来,省医科院聚焦医疗前沿和重大疾病,组建了一批省级实验室,搭建了十几个研究所,针对临床常见的重大疾病和重点难题,力争让更多医疗创新技术走向临床,走向应用。”河南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郭永军说。

  2025年,医科城将依托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学科学院、省科学院航空港分院3大科学院的雄厚科研实力,以及5家省级实验室等单位的科研力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围绕各大创新平台,组建“一对一”成果转化落地承接服务专班;健全“研发—中试—产业化”全流程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梯次孵化体系,通过健全创新研发体系,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创新策源地上再攀高峰。

  2

  从“一片荒芜”到“高楼林立”,产业在这里迅速崛起

  扁鹊东路、时珍路、华佗中路……漫步中原医学科学城,这些古代名医大家以路名的形式出现在郑州航空港这片热土上,“上演”着一场关于医学健康的古今对话。

  省医学科学院重建揭牌、省中医药科学院成功落地、“两院一中心”加快建设……一年多来,医科城始终坚持项目为王,聚焦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招商“请进来”“走出去”,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医学检验检测、合成生物、数字健康、现代中医药6大产业集群。

  目前,医科城与众多国内、国际“医”字号龙头企业合作不断加深。去年,医科城举办10余场全球性招商活动,常态化开展产融对接,充分发挥河南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功能优势,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有力服务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硬支撑”“强引擎”。“今年,我们持续把高质量‘双招双引’摆在工作最核心位置,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加速招商项目落地,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项目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秦新东说。

  据介绍,2025年,医科城将聚焦知名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围绕肿瘤、自身免疫、血液系统等重大疾病的新机制、新靶点、新技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链实现突破性发展。重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3D打印、脑机交互、核医学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主攻手术机器人、眼科诊疗器械、医疗美容等细分赛道,加快富士康智能制造OEM平台落地,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在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上奋勇争先。

  3

  从政策“强磁力”到配套“超硬核”,人才在这里实现梦想

  在医科城的人才公寓里,海归博士康运卿的房间里摆满了科研材料。“听说医科城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很好,可以将实验室和工厂直接联系在一起,迅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所以我来了!”

  这位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90后”科学家的研究方向是将纳米酶与新能源领域相结合,用氢化酶把水变成氢气,可以将催化剂的成本降至原来的1/10、性能提升30倍。

  专业齐全的人才资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底座。目前,省医科院已引进院士12人、高层次人才46人,组建PI团队107个,其中1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科研人员总数达到495人。

  “为确保来到这里的人才都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得好,我们还配套了优惠政策。”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加大对医科城的支持力度,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从科技创新、人才保障、金融财税、产业发展等维度对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级政策支持。

  不仅如此,郑州航空港还出台《中原医学科学城“再造新高峰”人才发展十条(试行)》等招才引智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快集聚,满足医科城内科学研究和企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4

  从“一件事”到“一站式”,服务在这里有温度更有广度

  在郑州航空港区政务服务中心医科城分中心,“两院一中心”二期项目代表张女士拿到了用地规划许可证。这是去年7月19日,医科城分中心试运营后发放的首个证照。

  “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当天出证!医科城分中心实在是太高效了!”张女士说,医科城分中心搬到了企业楼下,从她来大厅递交材料到接到领证通知,只用了短短6个小时。

  围绕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和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以及涉企“一件事”等领域,医科城目前已实现279个进驻事项“一站式”办理。

  此外,省药监局航空港区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药品审评查验中心航空港区分中心也全面入驻开展工作,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审批服务。

  医科城的城市配套升级同样体现着服务温度。晚8点的香湖湾商业街,咖啡馆里坐着几位科研人员。“这里便利店、药店、健身房等一应俱全,非常方便,步行10分钟就能到实验室。”省中医药科学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居住配套方面,为院士专家团队免费提供高端住宅和人才公寓31套,省直人才公寓、梅河芳邻小区等6000套人才公寓具备拎包入住条件;全面形成“八纵五横”主干路网,绿地覆盖率36%;郑许城际铁路、6条公交线路开通运营;绿地香湖湾商业街开业运营,医科城城市更新项目、梅河芳邻配套商业项目全面开工;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省实验幼儿园航空港校区已完成招生,省实验小学已完成地下工程施工,郑州外国语中学(初中部)已完成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招投标。

  春潮涌动万物生。新的一年,医科城将瞄准日韩、瑞士、新加坡、荷兰等国家和地区,打造海外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在国内的“三新首发地”,将这里打造成为集研发、制造、采销、应用、展示于一体的外资企业全球战略基地;将细分优势赛道,坚持国际视野,引育并举、聚链成群,大力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打造全球首个中西医结合的医学科学新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创新策源地、世界级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地。力争2025年生物医药大健康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30%以上。

  中原再造新高峰,港区平地起新城,一幅“院产城园”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双鹤湖畔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