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加关锁、签注证书……经郑州海关所属新郑海关监管,郑州弘依运输有限公司一辆载着汽车零部件的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车辆,离开位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以下简称“集结中心”),驶向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3月6日,新郑海关物流监控科副科长王肖锋告诉记者:“2024年9月20日集结中心揭牌,推动跨境‘卡航’加速闯世界。今年前两个月,新郑海关监管国际公路运输车辆辆次、货运量、货值同比分别增长21.3%、30.2%、33.2%。”
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是全国第三个、内陆地区首个由IRU(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建设了800平方米的口岸作业区业务大厅,新建了1.6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堆场和停车场,拥有6000平方米的仓库和400平方米的冷库,还提供30套公寓共300个床位作为“司机之家”,同时配备了围网、地磅、集装箱吊车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2024年12月10日,中国道路运输协会郑州便利运输服务中心在新郑综保区揭牌成立,让集结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设在北京之外的TIR证签发点。3天后的12月13日,中国·郑州—泰国·曼谷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线路成功首发,标志着集结中心进入TIR、GMS“双核驱动”新阶段。
集结中心已开通直达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20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服务进出口企业超过1200家,助力我省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郑州弘依、河南瑞驰、河南全程等龙头企业先后入驻集结中心。截至目前,郑州航空港已汇聚国内外20家国际公路运输持证企业,形成了规模化运输集群。
集结中心发展形势向好,却也面临诸多阻碍。“集结中心淡季每天发出1至2辆国际公路运输车辆,旺季每天发出10辆左右。”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口岸发展科副科长崔莉娟说,淡旺季运力需求不均,成为集结中心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郑州航空港区口岸管理局面向全国为集结中心寻找合作伙伴,借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破解发展难题。目前,集结中心已分别与浙江义乌、广东深圳、广西平孟、云南天保建立合作关系,在当地设立集货仓,多地联动共享货物、运力资源,让运力和货物在一个平台有机结合,催生出“集货”“拼货”“拼车”“拼装”等跨境公路运输新模式,既提高了货物运输时效,又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收益。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多多、前景美好。”崔莉娟表示,有信心让集结中心今年实现跨越发展,国际公路运输车辆辆次、货运量、货值等指标增长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