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港”好半边天|左手执笔育英才 右肩担爱守初心
——致敬郑州航空港教育战线上了不起的“她”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日期:2025-03-09 20:33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但女性的花期却远不止一年四季。“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风采,“巾帼不让须眉”的英姿,让郑州航空港三尺讲台上的每一个“她”闪闪发光。不囿于年龄,不困于身份,她们用智慧与温情编织着教育的经纬,用知识和汗水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让这座“航空新城”的教育事业熠熠生辉。

  3月7日,“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进郑州航空港区慈航路小学、郑州航空港区护航路小学、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学校、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和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采访了教育战线教师代表,倾听她们的心声,感受她们的真情,致敬校园里那个最美的“她”。

3700046632711105

  郑州航空港区慈航路小学的音乐教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道金线。学生成长中心主任、音乐老师李雪琪正坐在一群三年级学生的对面,耐心地讲解着发声的技巧,时不时示范一下正确的发音方式,台下孩子们稚嫩的小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860838352490052

  作为郑州市第八届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教龄10年的李雪琪无疑是一位资深的音乐老师。在她看来,小学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各科成绩,更重要的是在其心中“播种”下一颗种子。不管是音乐、美术抑或是体育,让孩子能在兴趣中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许才是小学教育的最大意义。

  “‘因材施教、以爱育人’,这是我从教多年来的教学理念。”无独有偶,郑州航空港区护航路小学教师中心主任,数学、科学教师李华在谈及小学教育时告诉记者,除了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科,“鼓励式”教育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要摆脱传统课堂上的枯燥和乏味,让每一位被“夸夸”的小朋友都能够活力满满。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常常称她是“一位会讲故事的魔法师”。面对多重角色——教师、教师中心主任,她坦言:“累,但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一切都值得。”

6110824559598468

  人常说小学老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位“引路人”,她们用童趣化的教学方式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以细腻与耐心滋养着每一颗幼苗,为孩子们铺就人生第一块基石。

5937846154875058

  “在探究变压器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中,要注意用控制变量法……”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的高二物理课堂上,中学物理一级教师孙素霞正进行一场生动的物理实验课。

9746400751289526

  作为一名从事物理教学16年的“老牌”教师,孙素霞明白单单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讲解难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只有让每一个学生亲自“上手”实验,才能在不断重复中愈发自信。“日常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共情力,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上台‘表现’下自己,或许更能激发其学习‘源动力’。”孙素霞说。

  中学阶段的女教师,既是知识的引路人,也是青春期的摆渡者。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这个阶段养成自信、乐观和开朗的性格,郑州市第一二三中学教务主任、英语教师李珊珊有“高招”。

  “如何能够激发学习动力?答案很简单:找到自己的价值。”港区名教师李珊珊在分享时提到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学生——小洋。

993146891111108

  “小洋同学学习认真踏实,成绩相当出色,可是性格却极为内敛,学校的活动一概不参加、英语课堂上鲜有主动发言。为了帮助其突破自我,我鼓励其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指导其完善演讲稿件撰写、纠正表达时的口语发音,最终助力其一举夺冠,自此彻底改变了其含蓄内向的性格。”李珊珊告诉记者,如今的小洋已经考入理想的大学,甚至担任了学生会主席。谈及自己的“得意门生”,李珊珊的脸上满是笑意。

  当然,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教育同样不可忽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在创新教育这方面,荣获“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辅导老师”“郑州市普通中小学德育创新先进个人”称号的郑州航空港区实验学校行政副校长、语文老师刘柏行很有“发言权”!

9273243730901359

  在刘柏行看来,学生的品德修养、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让课堂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魅力。

8072472798774513

  在郑州航空港区益智学校的多感官训练室内,特教老师原媛正半跪在地垫上,引导唐氏综合征患儿小萱触摸自己的喉部。“来,感受‘妈妈’这个词的震动。”当小萱含糊却清晰地吐出“妈—妈—”时,窗外的玉兰花正悄然绽放。

32089951455380185

  特殊教育领域的女教师,用超越常人的耐心与智慧,为特殊儿童打开与世界对话的窗口。作为济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特教老师,原媛深知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折翼的天使”,而特教老师则是“翅膀修复师”,助力其重新翱翔。

  为了能让听障儿童顺利学习知识,她自创手语诗歌、情景剧教学,将抽象知识转化为视觉化表达;为帮助学生融入社会,她带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甚至联系企业提供实习机会。她说:“我的学生或许听不到掌声,但他们值得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

  特教教师是教育领域最温暖的“逆行者”。她们的课堂或许没有琅琅书声,却充满生命的悸动;她们的付出或许默默无闻,但却为特殊儿童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从小学的启蒙之爱、中学的拼搏之志,到特教的无声坚守,女教师们以多元角色书写教育华章。她们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时代的筑梦人。在这个属于她们的节日里,致敬每一份柔肩担道义的勇气!每一寸润物无声的深情——教育的星空,因“她力量”而更加璀璨。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镇/文 徐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