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人:王小妹
个人简介:王小妹,1937年出生,大营镇尚王村人。1950年后,任尉氏县大营区团委委员、祥符张村民兵队长。焦裕禄在尉氏县工作期间,她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农业生产,是焦裕禄培养树立的“巾帼劳模”。
1.以后咱还有见面的机会
焦裕禄去世的时候,我不知道信儿,我那段时间也不舒服。我要是知道,是绝对要去兰考的,要去兰考送送他。我是看到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才知道这个消息的。那时候我在姚桥驻队,广播里播放这篇文章,我是听着哭着,哭着听着,一直哭到天黑。
我和焦书记的感情深啊。提起他的名字,往事历历在目,一桩桩一件件,每一件都让我热泪盈眶。
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我记得可清楚了。那是1950年刚开春,应该是刚过罢年,小麦返青的时候,我在俺尚王庄西南地锄麦呢。我家以前是贫农,家里原来没有啥土地,现在种的地还是土地改革的时候分给我家的。
春耕春管,地里人多,有锄地的,有耙地的,有铲地的。锄麦有两个作用,一是除草,二是松土保墒。我正在那儿锄地呢,有四五个人往我这儿走过来了,他们是从区部下来的。有个人就走到我身边,问我:“小姑娘,你自己在这儿锄呢?”我就“哎”了一声。他问:“你除了锄地,还会弄啥?”我说:“地里的活儿,难不倒我。”
我就给他讲了自己的家庭状况,还有我是怎样学会的干农活儿。我说,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但他们都没长成人,后来生病,没钱去治,眼看着死了。到了我这儿,全家人就很娇我,也很宠我,都盼着我成人。他们把我的指头咬掉了一节,其实这是农民的迷信思想,说什么“十指不全,老奶奶就不要了”,以为鬼啊怪啊的不要残缺的孩子,我就能健健康康长大成人了。聊天的过程中,我知道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焦裕禄。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俺爷干农活儿了。”我给焦裕禄说,“一开始,俺家里没地,我们就给人家种地。冬天的时候,要到岗地犁地,把土壤松一松,好种庄稼。那时候,俺家里有只小牛犊,俺三叔家有只小牛犊。俩小牛犊拉住一个拖车,拖车上放个耙,耙上放个筐。我就趴在拖车上,干吗呢?拾地里犁出来的茅根。俺爷犁一会儿,就要到地头儿吸一袋烟。我就自己扶着犁走,走到地头儿不会拐弯了,我就让俺爷帮我拐弯。拐过来弯,我再接着扶住犁走。后来,我就半蹲在耙上,扶住耙齿。再往后,我就不让俺爷帮我拐弯了。慢慢地,我就直接站耙上,就学会犁地了。”
焦裕禄听了我讲的这个故事,就说:“你除了锄地,犁地、耙地你都会了?”我说:“都会,我是跟俺爷学的。”焦裕禄问:“你叫啥?”我说:“我叫王小妹。”
临走的时候,焦裕禄一手拉住我的手,一手拍着我的肩膀说:“王小妹,以后咱还有见面的机会。”说完他就走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后来我和焦裕禄会有恁深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