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扫码,把商品放进感应区,就能显示出相应的数量和价格,这是贴在标签上的RFID芯片在“发力”——河南省科学院集成电路研究所设计出一种制作成本更低的RFID芯片,将在郑州航空港进行市场转化,有望给工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3月25日,河南省工研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研公司”)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揭牌。据了解,该公司将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生态共建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河南省科学院集成电路研究所的低成本RFID芯片就是从这里走向终端市场。
“新成立的工研公司,将助力‘全国科研、港区转化’‘全球科研、港区转化’成为现实。”该区相关负责人在揭牌仪式上表示。
底气何来?
背靠港区,产业“家底”雄厚。“以富士康、比亚迪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工研公司的先天优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朱樟明说,工研公司把科研院所从实验室带到生产线,有助于研究人员有效对接需求,优化研究方向;发达的先进制造业,也能够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广阔市场。
面向全国,广泛对接资源。揭牌仪式后,工研公司同湖北大学、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中豫芯科(河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机构签约,搭建起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一体化全链条。湖北大学副校长曾祥勇表示:“我们期待和港区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集成电路人才驿站’‘集成电路青年学者论坛’,吸引海内外优秀青年科学家加入,为区域产业升级储备智力资源。”
基金助力,引来金融“活水”。郑州航空港科技资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设立300亿基金支持工研公司科技成果转化,也将在科技贷款、担保等方面为研究团队、初创企业提供支持。
加强协作,搭建智力平台。“目前,我省的资金平台、技术平台、市场平台都很成熟,但智力平台很少。”河南省科学院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邹雪城介绍,目前工业研发分工日益细化,设计领域和制造领域往往互不相通。工研公司成立后,将汇聚人才,加强交流,助力研究团队、初创企业打破专业隔阂,强化“智力平台”这一环。
“工研公司的成立将对郑州航空港,乃至全省、全国的工业制造产生辐射带动作用,助力郑州航空港当好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排头兵’。”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研公司将聚焦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打造市场化导向的研产协同生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郑州航空港打造成果转化新高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凌 实习生 林志楠/文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