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防汛工作部署,近期,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要求,统筹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防汛技术准备与应急指挥体系升级,切实做好防汛科技支撑工作。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筑牢防汛安全屏障。组建防汛技术专家库,覆盖水情监测、城市内涝处置等领域,为抢险救灾提供全天候专业指导。完成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迭代升级,整合气象、水文、市政等多源数据,初步构建防汛指挥“一张图”“一张网”信息平台,实现灾害信息动态监测、风险评估可视化和应急资源精准调度。二是聚焦防汛需求,提升监控保障效能。针对航空港区防汛需求,全面排查监控设备隐患,督促平台公司建立“双岗协同”运维机制,确保汛期设备上线率提升至100%。结合港区地理特征,设计“立体监测+智能预警”防汛场景,集成积水点动态标注、应急车辆调度路径规划等功能,为指挥决策提供三维可视化支持。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作战体系。围绕2025年防汛度汛方案,针对性地调整运管服防汛场景监控点位,新增河道溢洪区、低洼路段等重点区域实时追踪模块。计划于4月下旬开展“监控后台-指挥前端”全链路调试,完成重点点位视频角度校准及暴雨天气视频预案切换测试,确保30分钟内可启动应急响应流程。
下一步,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推动防汛指挥体系向“智慧化、精准化”迈进,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汛情发生时信息畅通、响应迅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