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合村并城后城乡融合发展,近期,郑州航空港区龙王街道办事处立足辖区“村民转市民、乡村变社区”的实际需求,以“城市商业提质”与“乡村烟火留存”为双主线,通过规划引领、业态创新、文化赋能等多举措,打造既有现代商业活力又具乡土温情的特色商业街区,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新图景。
一是规划先行:锚定“双融合”定位,重塑空间格局。
针对合村并城后商业配套分散、乡村元素流失等问题,街道办事处联合规划设计团队,将原村集贸市场及周边闲置用地整合升级,打造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城韵乡坊”商业街区。规划上注重“三保留三融合”:保留老槐树、石磨盘等乡村记忆符号,融入现代商业动线设计;保留传统街巷肌理,布局网红打卡点、休闲座椅等城市功能设施;保留村民“赶集”习惯,设置定时露天市集与固定商铺结合的复合空间。目前,街区已吸引50余家商户入驻,日均人流量超3000人次,成为周边居民“逛得了商场、寻得到乡愁”的首选地。
二是业态创新:构建“新老共生”商业生态。
街道办事处精准对接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引入“城市商业+乡村体验”多元业态:“老字号+新国潮”激活传统消费:邀请村里传承三代的手工豆腐坊、布鞋店等老字号入驻,统一设计国潮风门店,搭配现场制作展示,既保留乡村技艺传承,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便利店+菜篮子”便利民生服务:引入24小时便利店、社区食堂、智慧菜站等城市便民业态,同步设置“农户直供区”,每天清晨供应村民自种蔬菜、手工面食,实现“楼下买奶茶”与“地头鲜蔬直送”无缝衔接。
“体验式+场景化”释放消费潜力:打造“乡村文创市集”“周末农夫集市”,定期举办非遗手作、农产品直播、民俗文化节等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活动30余场,带动街区营业额增长40%。
三是治理赋能:共建共享留住“烟火温度”。
为平衡商业秩序与市井活力,街道办事处探索“居民参与式治理”模式:成立“商居共治委员会”:吸纳村民代表、商户、物业等多方参与,制定《商业街区自治公约》,规范市集摆摊时间、卫生管理等细则,既避免无序经营,又保留“接地气”的交易氛围。
培育“新乡贤”商户:优先招引各村创业村民,给予租金优惠和创业指导,目前30%商户为原村民转型,如村民李大姐将自家房屋改造成“乡村记忆馆”,展示老物件并提供农家茶饮,成为商业街区文化地标。
智慧化提升服务效能:引入街道管理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人流、车位、垃圾清运等数据,同时开通“居民意见直通车”,累计解决商户停车难、市集遮阳棚增设等问题20余项,群众满意度达95%。
四是成效初显:城乡融合绘就幸福底色。
如今,“城韵乡坊”商业街区不仅成为居民“15分钟生活圈”核心载体,更成为展示合村并城成果的窗口:经济效应凸显:街区年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其中村民再就业占比达60%。
文化认同增强:老物件展览、民俗活动吸引青少年参与度提升70%,“赶集”“唠家常”等乡村生活场景与城市便捷服务有机融合,居民归属感显著增强。
示范效应初显:周边3个街道前来考察学习,相关经验入选市“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郑州航空港区龙王街道办事处将持续深化“商业+文化+民生”融合模式,探索“夜间经济”“数字乡村体验”等新业态,让合村并城后的商业街区既充满现代都市气息,又流淌着乡村烟火的温暖,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港区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