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乱无序的“农家大院”,到规范整洁的现代社区;从积怨多年的“两村矛盾”,到共治共享的和谐邻里……4月29日,记者走进位于郑州航空港区桥航路社区的锦绣翠园西院看到,昔日混乱的“治理洼地”如今已实现“文明高地”的焕新蝶变。
破解拆迁安置难题、推动“村民变市民”,锦绣翠园西院从“文明单元”入手,探索出了一条基层治理的创新路径。
破题:巧解矛盾促成“一家亲”
“我们社区是冢刘村和湛庄拆迁后合并的,社区常住人口目前已经达到了4000多人,村民多、车位少、治理难,刚刚接手社区工作时真是犯了难!”郑港办事处冢刘村党支部书记刘彦军回想起昔日场景,面露难色。
刘彦军告诉记者,两村村民起初为了分房、争车位及各种资源分配问题产生矛盾,吵架是常有的事。解决两村之间的矛盾,让大家变成“一条心”成为治理好社区的首要工作。
“以前停车见缝插针,车辆堵得消防通道寸步难行。”刘彦军说,面对“400车位停900车”的困局,社区探索出“内外联动”新路径:协调交管部门在社区周边道路施划免费车位,开发闲置空地作为停车场,有效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
为解决分房问题,桥航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挨家挨户向群众普及分房政策,获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为增进邻里情谊,社区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联合居民组建空竹队,吸引两村200余名居民参与,在大家的热情参与下,该项目也成功申报了郑州航空港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党群服务中心内有健身房、儿童之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建)等,所有社区活动室常态化开放,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过去两村为争地打架,现在一起抖空竹、唱豫剧,亲得像兄弟!”刘彦军感慨道,如今楼道里的“家长里短”变成了“节目彩排”,社区里居民其乐融融的场景已经成为日常。
转型:“文明单元”让幸福升级
“飞线充电要禁止、乱扔垃圾得根治、市民化意识需深化……”刘彦军坦言,邻里关系虽然和谐了,但是社区居民的文明治理意识亟待提升,当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主人翁”,文明才能真正扎根生长。
针对楼栋内电动车乱停乱放现象,社区发动党员志愿者及楼栋居民参与劝导,定期邀请消防部门进社区讲解,强调“电动车起火首害本楼住户”,提升居民安全意识。通过长期宣传引导,居民形成主动挪车习惯,乱停放现象显著减少。
“过去每逢雨天,楼道内停满了电车,连过人都异常困难,我们还常常担忧会发生火灾。经过社区治理,现在感觉安全多了。”居民王女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社区已经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增设5个非机动车充电棚;对原有充电棚老旧电路进行更新升级,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问题,保障居民充电安全。
为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社区推出“文明单元”评选活动,按照“单元楼无小广告、无乱堆乱放、无乱扔垃圾、无飞线充电、文明养犬”等标准进行评选,经过严格评选出的楼栋将给予“文明单元”授牌。
“现在每个人都是社区‘管理员’,大家看到乱停车主动摆放、看到垃圾主动捡起,甚至遇到不文明行为还会主动劝解。”刘彦军开心地说道。
保障:“村改居”改到居民心坎儿里
“社区一楼的门面房全部通过招投标公开招租,租金收益按人头分配,现在社区每人每年至少增收4000元。”刘彦军说,经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层层商议,商铺租金全部归居民所有,确保居民利益最大化。
拿到分配的4000元钱,居民刘先生说:“之前拆迁的时候还担心没地种、没有收益,没想到现在什么也不干每年就有几千元的收益。”
此外,锦绣翠园西院周边有郑州航空港区翠园幼儿园、郑州市实验小学桥航路小学、郑州外国语教育集团第122中学、郑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丹尼斯长安路店等,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民的教育、生活、医疗等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管理模式,持续推动‘文明楼宇’评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使社区越来越美好,居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刘彦军表示。
记者看到,戏剧进社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居民围坐在一起看戏其乐融融;不远处的凉亭下,象棋团队正“打”得火热;每隔两三步就能遇到互相问好的熟人……社区治理和谐,居民生活幸福。(王瑞 梁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