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人民网 霍亚平摄
12寸硅晶圆。人民网 霍亚平摄
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人民网 霍亚平摄
工人在生产车间忙碌。人民网 霍亚平摄
12寸硅晶圆。人民网 霍亚平摄
晶棒。人民网 霍亚平摄
成品展厅。人民网 霍亚平摄
半导体芯片的制造,需要一种至关重要的原材料:硅片。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凭借不断研发和创新,成功将普通的工业用砂——二氧化硅,转变为国内最大尺寸的硅片。
“电子级多晶硅片的纯度要求非常高,需要达到11个9。此外,还要做好表面的平整度,管控表面颗粒,哪怕是六千分之一头发丝大小的粉尘落在上面,也有可能造成产品的报废。”郑州合晶硅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从拉制更大尺寸的硅棒,到将其切割成薄而平整的硅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技术精度和质量控制。郑州合晶凭借不断研发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从砂到“芯片”的华丽转身。该公司于2017年落地郑州航空港区,有效填补了郑州乃至河南省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材料行业的空白。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内硅晶圆片重要的生产基地。
郑州合晶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郑州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不断壮大。十年以来,航空港创新开展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资本招商,成功引进了富士康、超聚变等一批“链主”型产业项目,吸引落地了领胜科技、郑州合晶、东微电子、比亚迪等一批填补省市产业空白的高科技项目,形成了链式发展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