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马乡胡陈村,两块普通的界石曾是农户陈某和张某心中解不开的“疙瘩”。近日,这场历经五年的土地边界纠纷,在大马乡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巧思妙解下迎来转机,让“斗气田”重新焕发出邻里和睦的生机。
据了解,陈某和张某是胡陈村土地相邻的农户,多年来一直因土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陈某认为张某擅自移动边界石,侵占了自家土地;而张某则坚称土地一直按照历史界限使用,从未越界。双方各执一词,矛盾不断升级。
金牌调解员高建方接手后,迅速开启“破局行动”。由于分地时间久远,上一任村组长保管的分地台账早已遗失,仅凭模糊的村民口述难以还原真相。面对僵局,调解员创新采用“双线查证法”:一方面走访村里8位高龄老人,收集不同版本的分地记忆;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测量团队现场丈量,终于梳理出2004年二轮土地承包时的人口分配逻辑。三次调解过程犹如精密的矛盾化解“三步曲”。首次调解中,双方情绪激烈,调解现场一度陷入僵局;第二次调解时,调解员以“亲帮亲、邻帮邻”的乡村传统为切入点,唤起两家人多年互助情谊,缓和对立情绪;第三次调解引入专业测绘人员,在田间地头对争议土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丈量,最终敲定“按人口比例重新划界”的解决方案。在丈量过程中,调解员全程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公开透明。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争议土地的边界终于清晰划定。当新的界桩稳稳立在田间,围观村民纷纷点赞。“五年了,这块心病终于放下了!”陈某望着新的土地界石感慨地说。张某也表示,今后一定与邻居和睦相处,不再为土地问题产生纠纷。如今,曾经的“争议田”重新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两家的关系也重归融洽。
在处理土地纠纷时,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立足现实;既要依法依规,又要注重调解技巧。下一步,郑州航空港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将持续发挥人民调解“减压阀”“稳定器”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为社会稳定绘就平安祥和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