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质效,7月7日,洧川镇专题召开“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民警”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会议。镇党政主要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村“两委”干部及驻村民警代表齐聚一堂,系统总结前期工作成效,深入剖析当前短板不足,全面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会议强调,“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民警”机制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心工程。自推行以来,通过法官、民警常态化下沉网格,与村“两委”、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攥指成拳、协同发力,成功化解了一大批邻里摩擦、土地权属、家庭琐事等“微纠纷”,有力筑牢了基层平安稳定的“首道防线”,切实维护辖区和谐稳定。
会上,镇派出所指导员宣读各村包村民警名单以及各社区民警岗位职责,派出所作为维护辖区治安的前沿阵地,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警则围绕“警调衔接”模式,讲述联合社区干部、党员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生动诠释了“抓早抓小、源头预防”的工作要义。
针对当前存在的“少数纠纷化解不彻底”“部门联动效能待释放”等问题,会议明确三点要求:一是压实责任链条。细化驻村法官、民警与村“两委”的职责清单,构建“纠纷排查—分类处置—跟踪回访”闭环体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二是深化协同联动。推动法庭、派出所与镇综治中心、司法所建立信息共享“快车道”,对复杂纠纷实行“多部门联合会诊”,坚决打破“各自为战”壁垒。三是突出源头治理。结合“法律进乡村”活动,由法官、民警定期开展“案例说法”讲座,用身边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规,着力提升群众法治素养,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滋生。
基层稳则全局安。下一步,洧川镇将持续擦亮“一村一法官”“一村一民警”工作,通过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业务能力培训、畅通群众反馈渠道等举措,让法官、民警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贴心人”,以多元化解的“小平安”聚合成全镇社会治理的“大和谐”,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安全稳定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