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法院执行点赞,有力度更有温度,这面锦旗聊表谢意……”日前,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人民法院巧用强制执行措施,通过“灵活解冻+惩戒亮剑”,促使被执行人主动支付73万余元欠款,申请人特意送上锦旗表达感谢。
事情还得从冯某某与某安装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说起。执行干警在对案件进行梳理时发现,某安装公司不仅拖欠冯某某货款,同时还是另一起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为提高执行效率,执行干警决定对两案合并执行。
程序启动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对某安装公司相关银行账户进行了查控,但不足以清偿任一案件债务。一边是申请人拿回拖欠款项的急切需求,另一边是被执行人暂无钱可还的实际情况,若简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导致其偿债能力进一步下降,如何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成为摆在执行干警面前的难题。
“保障企业生存,才能为其后续履行债务创造条件。”执行干警一方面主动与申请人沟通,使其充分了解被执行人的难处,征得其同意后,暂时解除了对被执行人账户的冻结,以便于其日常经营;另一方面敦促被执行人拿出诚意,想方设法尽快清偿欠款,经多番沟通,被执行人表示会积极筹措款项,一个月后足额支付两案欠款。
然而,约定的付款时间到期后,某安装公司却以“系统故障”为由拖延付款。考虑到企业可能确实存在临时困难,执行干警再次与申请人沟通,给予其一周的宽限期。没想到,一周后,安装公司以“需补充材料”为由再次推脱。
见此情形,为维护申请人权益,执行干警迅速调整思路,打出“释法+惩戒”组合拳。考虑到某安装公司此前的种种失信行为,执行干警直接与公司负责人联系,向其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如拒不配合,将对其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执行措施。
“一旦启动相关措施,公司将面临融资贷款受阻、招投标资格受限等制裁,法定代表人及高管出行将无法乘坐飞机、高铁,公司的信誉也会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害……”执行干警明确清晰地告知失信惩戒严重法律后果,直击被执行人的“痛点”。
见执行干警动了真格,某安装公司最终放弃了“拖延”“逃避”策略。三天后,其主动联系执行干警,表示已克服困难筹集到全部款项,随后,按执行干警的要求将该73万余元直接汇入申请人的账户,两起关联案件拖欠款项全部清偿到位。
该案的顺利执结,不仅是郑州航空港区法院深入践行为民司法理念的生动实践,同时也展现了法院执行工作“刚柔并济”的智慧。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将持续加大执行力度,灵活运用强制措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不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