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不在声高,咱们一块儿去地里实际量一量就清楚了!”9月1日,郑港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现场,调解员一句掷地有声的提议,为一起纠缠十余年的耕地边界纠纷带来了转机。最终,在办事处、村党支部书记及村组组长的联合努力下,纠纷双方贾某与王某达成一致,不仅明晰了土地权属,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邻里关系。
时间回溯至2013年,贾某与王某因耕地相邻,王某占用贾某部分可耕地引发权属争议。此后十二年里,双方多次交涉无果,矛盾不断积累,成为困扰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郑港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该案件后,迅速启动联动响应机制,特邀涉事村党支部书记、村组组长共同组成调解专班,第一时间组织双方前往调解中心开展面对面沟通。 调解初期,双方因土地测量数据、面积认定存在显著分歧,情绪激动、言辞交锋激烈,调解一度陷入僵局。面对这一情况,调解员并未急于下结论,而是从“情、理、法”三个维度展开耐心疏导:一方面倾听双方诉求,共情多年矛盾带来的困扰;另一方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解读土地权属认定的法律依据;同时提出“实地勘测”的解决方案,以客观事实打破争议僵局。
随后,调解人员与双方当事人一同前往争议地块,手持测量工具,对照历史耕种记录与土地规划图纸,逐米丈量、逐处核对。测量过程中,调解员实时讲解数据来源与认定标准,让双方清晰看到客观事实。当最终测量结果呈现在眼前时,原本各执一词的双方逐渐放下抵触情绪,对结果表示认可。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正是郑港办事处深化“大调解”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办事处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办事处、矛盾不上交”为目标,不断完善多元调解体系,整合办事处、村(组)、专业调解员等多方力量,高效处置各类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各类纠纷297起,涉及当事人607名,成功调解291起,调解成功率高达 97%。
“每一起纠纷的化解,都是一次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 郑港办事处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大调解”工作流程,加强调解员专业能力培训,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群众幸福感构筑更加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