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原特区 > 部门信息

郑州航空港两大创新模式入选国家自贸区“最佳实践案例”

来源:区口岸局 日期:2025-09-17 15:11

  近日,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29项“最佳实践案例”,郑州航空港成果丰硕——空运进出境货物“区港直达直装”模式和植根于此的河南省交通领域重大创新“整板货物空陆联运新模式”成功入选,共同构建高效物流体系,为各地深化开放型经济改革提供了“河南样本”。

  “区港直达直装”模式即“区港一体化”模式,是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与新郑国际机场空港口岸协同推进的创新实践。通过实施空运出境货物“直放直装”、进境货物“一站直达”,有效打通物流堵点,放大区域叠加优势,推动“区港一体化”深度融合。其核心创新体现在三方面:

  ——卡口整合“零距离”衔接更畅通:改革前,综保区与机场货物流转需绕行社会道路、经两个卡口核放,海关还需对车辆加装电子关锁并实施GPS途中监管;改革后,直连通道与“区港一体化”卡口同步落地,整合综保区与机场卡口功能,车辆无须绕行、不加关锁、不设途中监管,货物经卡口自动无感放行,真正实现“无缝对接”。

  ——出境货物“直放直装”更高效:机场海关、新郑海关与机场部门重构业务流程,出境货物在综保区内即可完成前置安检打板,经新郑海关一次查验后,“区港一体化”卡口自动比对信息、一次验核放行,货物直达机坪装机,中间环节大幅压缩。

  ——进境货物“一站直达”更灵活:企业可自主选择在机场或综保区查验货物,未被抽中查验的货物,机场理货后直接经“区港一体化”卡口进入综保区开展保税业务;需查验的货物,可在机场一次完成理货查验,或流转至综保区查验放行,充分适配企业多样化需求。

  实践表明,这一创新举措极大激发了口岸经济活力。2025年前8个月,通过“空运进出境货物区港直达直装”模式监管进出口货物突破4万吨,增速超25%,带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集聚效应加速显现。更重要的是,它探索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打通空港与保税功能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口岸枢纽与产业生态的深度耦合,为中部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同样令人关注的“整板货物空陆联运新模式”则从多式联运维度持续突破,通过“一板到底”的组板转运与标准化操作,有效降低货损货差,显著提升空陆联运效率。两大模式协同发力,不仅筑牢郑州航空港高效物流体系的“双支柱”,更带来多重实效 。

  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口岸、海关、交通、商务、机场等部门的紧密协同——各部门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常态化沟通会商机制,在流程再造、功能整合、监管创新等方面同向发力,既精准解决企业在货物流转、通关查验中的实际难题,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联通、数据信息共享,为创新模式落地见效提供坚实保障。

  据悉,自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来,国家层面已累计推广485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未来,口岸管理局将持续发挥口岸联席会议机制牵头统筹作用,积极会同海关、交通、商务、机场等部门,系统总结口岸实践经验,提炼更多制度创新成果,以创新赋能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以实打实的成效为全国口岸开放创新注入强劲“中原动能”,也为各地深化协同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和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