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航空港区审计局紧扣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积极响应“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号召,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分类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审计局创新实施审计对象分类管理制度,根据单位性质、资金规模、风险等级等因素,将审计对象科学划分为重点审计对象、常规审计对象和一般审计对象三类。这一举措实现了审计资源的精准分配,既提高了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又有效避免了资源浪费,确保了审计工作的高效运行。
精准定位风险,前置审计防线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常见问题,从共性、典型问题角度出发,梳理出涵盖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资金管理等八个关键领域的100余项问题,形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清单》。该清单以条目式详细列示责任盲区与程序漏洞,为审计人员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引,同时也为被审计单位提供了自查自纠的参考,推动了审计工作从“事后纠错”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强化预警机制,提升责任意识
为增强新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创新实施了“新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告知书”制度。在干部任职初期,即明确告知其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常见风险点及责任要求,帮助新任领导干部提前了解并防范经济责任风险,实现了早提醒、早预防、早规范的目标。
创新反馈机制,压实整改责任
航空港区审计局创新实施同性质单位集中召开审计结果反馈会的做法,系统通报预算执行、内控管理等方面的共性问题。
通过“问题清单+案例剖析+政策解读”的形式,强化了警示效应,要求被审单位限期提交整改台账,并联合主管部门开展动态跟踪,形成了“通报-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压实了整改责任。
探索自然资源审计,构建三维模式
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同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构建了“数据溯源+现场核验+责任追溯”的三维审计模式。通过整合生态数据、梳理五大领域19项指标,精准识别问题,推动了“审计-整改-问责”闭环管理机制的建立,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审计质量
为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与精细化水平,正式印发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试行)》,并同步编制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图》。该规程与流程图全面覆盖了项目立项、审计实施、报告编制、整改落实及结果报送等全流程环节,为审计工作的标准化执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航空港区审计局通过创新方法、规范流程、强化整改等措施,成功构建了“预防-监督-整改”的全链条审计监督体系,显著提升了审计监督效能。下一步,该局将继续深化科学规范发展理念,完善操作规程,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航空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