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航空港,你会怎么规划自己的一天?
晨光初露,风中带着初冬的寒意,去梅河之畔慢跑或健走,尽情享受城市“绿肺”的清新空气;上午,在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看展,畅游“大千世界”,或到郑州园博园,收获一场跨越南北的视觉盛宴;下午,采购全球好物,智利的车厘子、俄罗斯的冰淇淋、泰国的山竹,还在最佳赏味期的生鲜已经来到了航空港人的餐桌;傍晚,漫步在城市街头,万家灯火亮起,处处霓虹闪烁,好一座流光溢彩不夜城,尽显航空大都市之美。

在中原大地的版图上,郑州航空港犹如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品城市之韵
新城蝶变,步步坦途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城建投入超1500亿元,建成区面积增至140.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12.7个百分点,10万群众从农民变工人、从村民变市民。”在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人这样介绍。
人因城而聚,城因人而兴。郑州航空港,何以聚人气?——“好城市”自成“强引力”。

据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航空港围绕“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这一主线,坚持以“枢纽+开放”带动“港产城园”融合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基础设施快速推进,生态环境快速改善,城市承载力快速提升。
立足国际视野、对标国际一流,邀请国际知名规划编制机构参与编制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高质量完成39项专项规划和747平方公里范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构筑起“一核六心统六区、两轴双环嵌两廊”的一体化空间发展格局。

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构建快速通勤网。全区总通车里程突破620公里,建成直连直通、多方式有机衔接的区域快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微循环”更加顺畅。以城郊线、郑许线为核心,串联郑州市主城区、航空港区及许昌市,构建起都市圈快速通勤网络。
创新房票安置模式,百姓早圆“安居梦”。为破解传统安置方式安置周期长、财政压力大、房源单一等现实难题,2024年,郑州航空港紧抓政策机遇,在全省率先利用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全面推行房票安置。“十四五”期间,建成移交安置房项目91个,回迁安置群众约24.4万人。在保交楼、保交房攻坚战中,项目交付率接近100%。
乘飞机从高空俯瞰,这片747平方公里的大地格外美丽。金秋时节,层林尽染,绿波荡漾;厂房整齐排列、成方连片,生产区井然有序,生活区熙熙攘攘;高铁郑州航空港站形如莲鹤方壶,中原国际会展中心科技感十足,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大楼盘旋而上形似DNA双螺旋结构……一座高品质现代航空都市初见雏形。
品生活百味
宜居宜业,生活欢喜
生活品质的提升,不只在于摩天大楼的高度,更在于公共空间的温度。“十四五”期间,郑州航空港不断夯实民生保障基础,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发展温度,共享发展成果。
“以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现在家门口就有名校!”家住航空港区仁政嘉园的李女士感慨道。2025年秋季,女儿在中招考试中以678分的成绩成功入学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解决了她心头的“大难题”。“在郑州,像外国语之类的名校可以说‘一位难求’,现在外国语高中新校区直接就建在小区旁边,强师资、好环境一应俱全,我们家长都安心了。”

郑州航空港外国语高级中学鸟瞰。
一张入学通知书,背后是郑州航空港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鲜明表现。学校数量从31所增长至294所,在校学生约15.9万人,成功引进上海交大教育集团、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小学等优质资源。
郑州航空港高教蓝图亦徐徐铺展,随着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河南电子科技大学(筹)、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筹)等高校的加快建设,郑州第5座大学城呼之欲出。同步推进中原医学科学城、科创城建设,构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平台”融合体系,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郑州财经学院航空港校区迎来2025级新生。
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建设就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为目标,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人民城市。
产业兴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以富士康、超聚变为龙头的万亿级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打造以比亚迪为龙头的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汽车城。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中原医学科学城,碧迪、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国药等生物医药类央企实现全覆盖。

超聚变生产线车间一角。
病有所医,扩容增质培优强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投入运营,“两院一中心”加速成型。中信大健康产业园、国际医疗中心、国际康养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为全区乃至全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便民宜居,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聚焦“吃住行、游购娱、教医保”等群众生活需求,推出更多吸引年轻人落户的政策措施,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加快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以240小时过境免签为契机,围绕国内、国际商旅人群,引入知名免税店、高能级品牌首店、米其林餐厅等业态,打造时尚消费地标。

绿地香湖湾商业街。
城在园中,家门口就有好风景。建成郑州园博园、双鹤湖中央公园、苑城文化公园三大城市公园以及梅河、兰河等一批水系、公园,基本形成“绿色智慧、生态宜居”园林生态城区。建成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走廊和沿新107国道生态走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推窗见绿,让生活多了点“小欢喜”。
新的一天开启,青年才俊们在科研所、实验室步履匆匆,街边的“豫味道”早餐店门庭若市、热气腾腾,胡辣汤的咸香交织咖啡的醇厚,人间百味,烟火气浓。
品人文之风
赛事火热,精神如炬
今年,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掀起了“排球热”。截至目前,航空港区代表队以不俗实力和沉稳表现保持着积分排行榜第二的好成绩,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赛。
“排球比赛中队员们表现出的团结协作、奋勇拼搏,太让人感动了。这就是我们港区人的精气神,白手起家、从无到有,靠的就是这股子闯劲和韧劲。”观众王先生感慨道。

航空港区代表队对战商丘科迪花木兰队。
豫排联赛的出圈,不仅是竞技体育的比拼,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综合文商旅盛宴、一场以赛事经济拉动消费潜力释放的具体实践。
“赛事+文旅”“赛事+消费”等办赛新模式在郑州航空港频频上演。
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5个代表团3420名技能英才切磋技艺,3275名裁判人员公正执裁,18.3万人次现场观赛,28个展馆集中办赛,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项目之多均创历史之最。大赛带动消费升温,数据显示,航空港9月限上餐费收入环比激增75.3%。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展示场馆。
2024—2025年举办4场省级以上公路自行车赛事,从2025“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自行车系列赛,到“行走是吾乡”2025年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双鹤湖中央公园已举办多场自行车赛,逐步形成“体育+生态+科技”的特色赛事IP,双鹤湖科创走廊品牌越叫越响。
由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网球专业委员会、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大学网球分会、郑州航空港区教卫体局共同主导的网球教育特色示范区建设工程项目——“网球进校园”公益工程将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分层开设网球兴趣课、社团活动等,进一步夯实“一校一品”体育成果。

“网球进校园”公益工程。
据统计,依托河南省职工文体中心、双鹤湖中央公园等,郑州航空港近年来共举办和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及活动350余场,其中国家级活动17场、省市级活动26场,河南省职工文体中心客流量进出馆人次达155万。
体育赛事不断,激发全民健身“新动能”,279.76万平方米室外场地、5.33万平方米室内场馆以及持续延展的生态健身步道系统遍布全区,共同构建起“15分钟健身圈”;消费活力迸发,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3.3亿元,同比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6.6亿元,同比增长11.2%。

体育赛事如火如荼,文化滋养润物无声。赛场上拼搏的身影,诠释着“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精神;看台上热烈的欢呼,传递着市民对这片土地日益深厚的认同与自豪。这种由体育激发的精气神正悄然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让航空港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肌体,更具备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气质。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十五五”,郑州航空港这座活力大都市,在中原热土上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