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
  • 人大建议,建议,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 2022-07-13
关于建设“数字孪生港” 打造河南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的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刘会永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数字孪生港’,打造河南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的建议 ”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设“数字孪生港”的有利条件

自2020年7月,“数字孪生城市”概念发布以来,“数字孪生”作为数字技术发展的新焦点,正在成为一种发展新模式、一条转型新路径、一股变革新动力,数字孪生城市不再是一个创新理念和技术方案,而是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复杂综合技术体系,是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和未来选择。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层面的广泛应用,通过构建城市物理世界、网络虚拟空间的一一对应、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巨系统,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与之匹配、对应的“孪生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形成物理维度上的实体世界和信息维度上的虚拟世界同生共存、虚实交融的城市发展格局。

航空港实验区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港经济区,功能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是一个拥有航空、高铁、地铁、城铁、普铁、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建成区面积约105平方公里,人口基数相对较少,配套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各类项目正在迅速落地投产,相对其他县(市、区)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具有更完备的建设条件,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数字孪生城市”建设与航空港实验区目前致力打造集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相契合。

建设“数字孪生港”,有利于提升航空港实验区城市规划、建设、服务水平,有利于推动城市管理行为向跨条线、跨部门协同模式转化,更有利于带动周边及其他地市向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靠拢。鉴于此,对于您提出的“建设‘数字孪生港’,打造河南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 ”的建议,航空港实验区具有较大可行性。

二、航空港实验区数字化城市建设情况

2020年以来,基于航空港实验区功能定位,围绕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积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开展航空港实验区5G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数字航空港”一期等项目建设。目前,共建设5G基站及5G信号塔158个,以恒丰科创中心为试点,区域性试用多功能智慧灯杆等数字化、智慧化设备。“云图网存”四大基础平台系统先后开通投用,已实现区内计算、存储、地理信息、网络传输、视频存储等资源共建共享等功能。智慧城管、智慧消防、智慧政务已建成投用,航空港实验区全域可视化工程(雪亮工程、电子警察、智慧社区)、智慧教育等应用系统正在逐步开工建设。

三、航空港实验区智慧城市建设财政保障举措

2020年以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管委会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应用,着力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1.“经费保障”。2020年以来,区财政对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力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计划安排“全域可视化项目”专项经费1.55亿元,其中4382万元通过一般公共预算进行保障,剩余经费通过政府专项债券进行保障。目前招标工作正在进行,前期资金正在逐步落实。

2.“政策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政务推广工作区管委会高度重视,形成由区经发局(统计局)牵头,各单位密切配合模式,并由兴港智慧城市公司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组建联合体。2022年区财政安排电子政务服务经费1143万元,用于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推行一网通办,做好郑好办分厅建设,提升行政效能的同时更加数字化、便民化。

四、下步工作考虑

目前,航空港实验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就“数字孪生”城市标准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航空港实验区将根据发展实际,借鉴其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组织各部门开展关于“建设‘数字孪生港’,打造河南数字孪生城市示范区”的专题研究,深入讨论建设“数字孪生港”可行性、必要性,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支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加快启动“数字孪生港”建设。

在此,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表示感谢,也期望您持续关注和支持航空港实验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