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大美港区 > 区情概览 > 战略目标

总体情况

来源: 日期:2023-03-06 11:25

  2024年,航空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项目大攻坚、招商大突破、开放大跨越、城建大提升、服务大改进,大胆试、大胆闯、拼命干,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76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亿元,同比增长20.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12%,增速居全省第一。建筑业产值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土地供应3.3万亩,供应量全省第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到54.5万辆,增长169.8%,居全省第一。

  (二)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产业结构向新向优。签约引进美国碧迪医疗、荷兰飞利浦、全省首个质子中心等项目247个;开工建设比亚迪扩产、富士康新能源车研发中心、中国邮政航空枢纽、中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中信医疗大健康产业创新基地等项目164个;建成投产荣盛泛半导体、富士康智能仓储、柯力传感器等项目50个;超聚变完成产值495亿,同比增长75%。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投产算力2000P,填补了我省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方面的空白。速达股份成为2024年全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实现港区本土培育企业上市“零”突破。郑州培育钻石国际交易中心及珠宝国检河南实验室揭牌运营。“郑州航空港号”新一代遥感互联网卫星成功发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单核引领转为三驾并驱,比亚迪、超聚变产值占比由2023年的7.5%提升至2024年的17.6%;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超40亿元、全区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6.8亿元,增速双超40%。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98.7%,增长20.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2.1%,增长8.0%。

  (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动能强劲有力。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打造具有航空港区特色的“中试+产业化”创新生态。以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郑州航空港科学院为引领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落地中原纳米酶等5个省实验室,占全省实验室总量近五分之一,建成医研园、医工园、数字健康等7个产业园区。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医疗器械CDMO等转化平台建成投用。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新校区、新型研究型大学等高校开工建设。东微电子成功认定为国家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万达重工荣获河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均实现零的突破。新认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注册各类基金49只,认缴总规模1507.3亿元。出台“中原特区人才计划”,构建“1+6+N”的全新人才政策体系,引进“两院”院士和院士级专家12人,博士后平台17家,PI(课题负责人)102个。

  (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省委编办批复的“新三定”方案,完成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划转,六个片区管委会(管理办公室)及对应平台公司投入运营。“三化三制”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出台国企深化改革、投资决策监管、企业薪酬管理等5项制度,构建“2+1+6”国企矩阵;开展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健康体检”专项行动,推动区管企业修订完善制度200余项。推进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对标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出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试行)》。推进“网上办”“就近办”“跨域通办”“帮办代办”“承诺制容缺审批”“一次性告知”等改革,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5.8%,全国首创41项审批服务“零收费”,“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在全省实现100%落地,全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4万户,同比增长19%。深化增量配电业务改革,实现工业电价每度降0.03—0.05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200万元。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搭建产业引导基金1+5母子基金矩阵,云禾毅扬医疗天使基金填补了航空港区天使基金“零”的空白。推出航空港区“金融汇客厅”投融资对接平台,新设全省首家“科技保险创新实验室”,发放全省首单高新技术企业关键研发设备保险;推动中原航空融资租赁公司、中通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注册资本、资产规模、监管评级均居全省第一。

  (五)枢纽能级提级跃升,开放之门越开越大。郑州机场完成货运量82.5万吨,创历史新高。落地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河南首个辐射RCEP区域的海外货站落地吉隆坡。国际陆港核心区西作业区建成投用,专用铁路实现通车。郑州航空港站—重庆北、青岛北站高铁快运相继开通。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参与国家战略“跨里海”中欧公路直达快运首发行动,TIR业务规模全国第二。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完成1.66亿单,货值258.8亿元,同比增长55.8%。国际航空货运入选交通运输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推广空陆联运“一单制”模式,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新郑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首次获得中西部第1名。“区港一体化”模式创新升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50%,提升物流时效60%,业务量增长近12倍,被海关总署列为自贸创新典型举措。中韩(郑州航空港区)国际合作产业园揭牌,中新临空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与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关于航空大都市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外资企业达到177家,新增38家,同比增长21.5%。进出口总值完成4094.42亿元,占全省半壁江山。

  (六)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31项专项规划有序推进。深化“空中丝路”城市设计大赛全球方案征集优胜成果,编制完成中原医学科学城及未来城城市设计管理手册。聚焦中原之窗城市更新、双鹤湖中央公园及郑州航空港汽车城,启动航空港区建筑空间及环境设计创意国际大赛。“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保交房”完成率99.69%,超过省定目标近10个百分点。开工建设34个安置地块和存量房收购项目,提供安置房总面积达289万平方米,4.3万征迁群众实现“安居梦”。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由年初的24个月下降至12个月。为4.5万大学生、6428名城镇人员提供就业岗位,3470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全力推进燃气、供暖企业“一城一企”规模化整合,建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1+2+5+1”监测系统。建成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幼儿园普惠率、学前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居全省前列。实现村级卫生所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兜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种植面积达49.4万亩,产量达20.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