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情概览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河南郑州航空港),是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再次强调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航空港区位于郑州主城区东南约25公里处,地处郑州、开封、许昌交界地带,下辖17个乡镇(办事处),管辖面积7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积2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0万人。
  2023年1月以来,郑州航空港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聚焦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中原特区“五大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创意时尚中心、人才中心“五大中心”。【详情】

近年来,航空港区坚持“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逻辑,聚焦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中原特区“五大战略定位”;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创意时尚中心、人才中心“五大中心”,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卫星、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会展商贸、创意文旅10大产业集群。【详情】

历经十二年发展,河南郑州航空港区形成了特区体制优势、交通枢纽优势、开放高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发展空间优势、营商环境优势、人才储备优势、超大市场优势等八大优势,发展动能充沛。
  特区体制优势:系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2022年,河南省委对航空港区进行重塑重构改革,充分放权赋能,赋予省辖市级人民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经济职能实现省区之间政策直达、需求直报、业务直通。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职能相对集中,设立16个业务部门、10个事业单位、17个乡镇(办事处)。实施“三化三制”“管委会+公司”改革,强化科技创新...【详情】

以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万千百”产业集群,聚焦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会展商贸、创意文旅等现代服务业。
  (一)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持续深化与富士康合作,稳固企业产能,争取更多产能、项目在航空港区集聚,相继引入超聚变、惠科新型显示基地、荣盛泛半导体、柯力传感器等龙头项目企业,2023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5333.5亿元,加快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郑州富士康投产以来至2024年11月生产苹果手机12.9亿部,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详情】

为更好地发展和建设航空港区,按照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将全区747平方公里划分为中原医学科学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北港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区、航空枢纽港、数字城、科创城、国际贸易会展区、国际陆港、中原之窗、园博数字创意产业园等十大功能片区。
  (一)航空枢纽港。功能定位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重要窗口,重点发展智能终端、航空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等产业。
  (二)中原之窗。功能定位为国际交往新门户,重点发展航空金融、总部经济、商务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详情】

2024年,航空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项目大攻坚、招商大突破、开放大跨越、城建大提升、服务大改进,大胆试、大胆闯、拼命干,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76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7亿元,同比增长20.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地方级税收收入增长12%,增速居全省第一。建筑业产值完成240亿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