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郑许市域铁路(简称“郑许线”)举行试乘活动。
“地铁开通,我们到市区和许昌就更加方便了。许昌有着浓厚的三国文化底蕴,郑州是千年商都、现代商都。这条线路的开通,让魏都和商都两座古都相牵,两地交流也将进一步加快。”在长安路北站站台,参与试乘活动的市民张先生表示,自己和家人将搭乘郑许线前往许昌。
“都说许昌胖东来有名,一直没有时间去,现在地铁通了,在家门口就能坐上车,正好带老伴过去逛逛。”家在郑州市二七区的王大妈对记者说。
相对于王大妈对生活圈扩大的喜悦,对在郑州高新区工作的许昌小伙陈宁来说,郑许地铁线的开通将省去他极大的交通成本。因为公司离家太远,陈宁以前都是每周回许昌一次。现在孩子刚满月,心存牵挂下,他最近都是每天往返。陈宁说,“开车往返郑州和许昌虽然快,但是交通成本太高了,长时间开车也比较累,真不如地铁方便,一趟只需要几块钱”。
交通先行加速要素流动,将为郑州都市圈发展和郑许一体化推进带来新活力。
共设车站27座
郑许线以“筑梦引航,缤纷郑许”为设计主题,线路色为空港蓝,由郑州、许昌两市分段同步建设、同期贯通运营。线路北端起于郑州航空港区长安路北站,南端止于许昌市许昌东站,线路全长 67.13公里,共设车站 27 座。其中郑州段 33.43公里,设地下车站16座,许昌段 33.7公里,设车站11座,高架站9座,地下站2座。全线换乘车站1座,在港区北站与城郊线换乘。
全线共设港区北车辆段、梅庄停车场一段一场;郑州段设义山、港九2座主变电所,许昌段设通达、繁荣2座主变电所;控制中心设在港区北车辆段。
新郑机场站以中华祥云作为基本图案,代表蓝天、飞翔、平安,设计为地下三层站,与新郑机场停车场相连,乘客换乘将更加高效便捷;
双鹤湖站沿雍州路呈一字型南北向敷设横跨双鹤湖,通过简洁的形和意表达双鹤湖的生态特征,用彩色的自然水底窗口体现双鹤湖梦幻自然的美好意境,柱面镜面不锈钢反射出周围景色犹如湖面倒影层层叠叠,描绘出自然生态和谐美丽的画卷;
长安路北站为大跨度弧形顶板车站,站厅公共区采用大跨无柱结构拱顶形式,让车站整体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建设6年 通车在即
时间节点上,郑许市域铁路2017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21年8月30日实现全线“洞通”;2021年9月27日实现全线“轨通”;2021年9月30日实现全线“电通”;2022年9月8日实现全线试运行;2023年3月14日完成空载试运行。
2023年4月26日许昌段竣工验收通过;2023年6月28日郑州段竣工验收通过;2023年12月22日通过安全评估;2023年12月26日-27日,举行试乘活动。
设计时速120km/h
为提升乘客乘坐舒适性及观赏性,郑许市域铁路车辆采用更大尺寸LCD显示屏;并且使用已在高铁应用新技术,进一步降低车辆噪声。列车端部侧墙设计小窗,增加车辆质感和扩大乘客观光视野;在噪声管控方面,通过采用双层中空车窗玻璃、双层车门空腔密封胶及轮轨区域采用复合木地板等技术,实现车辆良好降噪。
“列车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可实现自动出入车场、自动行驶、自动开关车门、列车唤醒/休眠、远程重启等特色功能。”工作人员介绍时称,车辆实现了车体轻量化、核心部件自主化、车辆运行智能化、技术标准体系化,运行速度为可达120km/h。
设置紧急制动拉手
为方便换乘客流,郑许线换乘站港区北站在换乘通道还设置了自动人行步道,便于换乘客流的快速通过,能较好地错开客流对冲,节省乘客通勤时间。
在安全保障方面,郑许线使用列车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平台,有效保障列车安全运营。紧急对讲装置可通过无线电通道与中心建立通话,与车载闭路监控系统联动,在地面闭路监控系统监视器上可显示相关区域的监控画面。同时,列车内设置了紧急情况下由乘客操作的紧急制动拉手,操作后可与列车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联动。
郑州地铁今年喜事连连,开通了3号线2期、10号线、12号线3条线路。郑许线开通在即,郑州地铁运营里程也将进一步刷新。待试乘结束、正式运营后,郑州地铁总运营里程将达到344.83公里。据初步统计,郑州地铁运营里程有望从第13位晋升至第10位。
郑许线首末班时间确定
郑许线开通后首末班时间如何?行车间隔如何?
据了解,郑许线北起于长安路北站、南止于许昌东站,开通初期采用单一交路运营,工作日/周末采用同一时刻表。
全线设置长安路北站、苑陵故城西站、大周站、许昌东站4个站点首班车6:00齐发;末班车由长安路北站、许昌东站21:00对发。高峰期(6:40—9:15)行车间隔约10分、平峰期(9:15—21:00)行车间隔约14分25秒。
郑许联络进入新阶段
说郑许市域铁路,就不得不提郑许一体化。
郑许一体化由来已久。2006年,河南推进郑汴一体化。随后,郑许一体化加快推进。
2018年,推进“郑许一体化”首次写入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次年10月,《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获批,构建了“一轴双核三区”的发展格局。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打造郑(港)汴许主引擎。
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一体化”,用词的变化,显现出“河南的温州”——许昌,对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建设,地位愈加重要。
而在许昌看来,郑许牵手、一体化发展,可以说是中原城市群中最具竞争力的一对CP。
根据许昌当地媒体的分析,这不仅因为,郑许之间自然赋予独特的平原资源,国家赋予充足的开发空间,空港赋予坚强的战略支撑,经济赋予强劲的综合实力。
更因为,以郑许市域铁路为龙头的交通对接,以许港产业带为特色的产业对接,以花木之乡为名片的生态对接,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国家战略为机遇的平台对接……都是许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无论是融合还是一体化,交通一体都要先行,因为它能有效模糊区域边界,进而引领其他领域的一体化。以此看,郑许市域铁路就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多年来,通过京广高铁、郑渝高铁、郑阜高铁,许昌与郑州的交通联通愈加紧密。随着郑许市域铁路的开通,许昌与郑州在轨道上联通无疑将进入新阶段。
道路通,产业兴。资料显示,郑许市域铁路将串起郑州航空港区至许昌市之间13个产业园区。而根据许昌市的规划,将统筹谋划郑许市域铁路沿线11个站点与周边区域的规划管控、产业布局、功能构建、人口集聚,打造发展的高地、投资的热土。
相比其他轨道交通,市域铁路的站点多、速度适中,作为一条双城融合之路、腾飞之路,围绕它,未来郑许可以做更多。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友振 王瑞 刘慧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