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专用,采购,变质,提示,维护,加工,商环境理局,索证,霉变生虫,消毒餐
  • 2024-07-15
汛期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近期多轮强降雨,气温高、湿度大,食品、水源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为保障汛期食品安全,引导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航空港区市场监管和营商环境理局发布如下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一、经营者注意事项

  (一)食品进货查验

  采购食品、原料按要求开展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禁止采购超保质期、有毒有害、腐败变质及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原料。

  (二)场所设施维护

  场所经常通风换气,做好“三防”工作。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确保经营环境整洁,空气清新,食品不过期、受潮变质、挤压,避免高温、暴晒。配备冷藏冷冻设备,并定期清洁、校准、维护,建立全程温度记录制度,确保对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食品的安全。

  (三)食品加工制作

  畜禽肉、水产品和蔬菜清洗切配要分开;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存放要分开;生熟食品工用具、容器要分开;熟食专间工用具、容器和冰箱要专用。加工制作生食、冷食类等高风险食品,要严格做到专人、专间或专用区域、专用工具、专用容器,防止生熟交叉,特别是防止易沾染嗜盐菌的海蜇等海产品污染其他食品。肉、禽、蛋和海鲜食品等大块食品、裹面食品,要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动物性食品无血水。特别注意四季豆、豆浆等食品要确保烧熟煮透。

  (四)食品贮存管理

  菜肴当餐制作、当餐食用。待供应成品在常温下存放不得超过2小时,存放超过2小时的,应在8℃以下冷藏或60℃以上热藏。就餐人数较多时,菜肴工艺要简单,熟食卤味要控制,生食菜肴要限制。对受潮、淋水导致变质腐败、霉变生虫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材料和食品,一律清理、下架、销毁。

  (五)餐具清洗消毒

  餐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餐饮具、盛放或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工具使用前应彻底消毒。

  二、消费者注意事项

  (一)食品来源需注意,仔细挑选讲安全

  暴雨可能导致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受到影响。如农作物霉变、牲畜疫病等,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农药、兽药、鼠药、化工废物、重金属污染)

  消费者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不使用被雨水浸泡或已经发霉变质的谷物或其他食物原料制作食品;不食用雨水浸泡的预包装食品;不盲目采食野生蘑菇、野菜和野果。选购食物要到正规超市,并仔细查看标签标识,不购买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存放,少吃冷荤类菜着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

  (二)汛期食材勿囤积,勿食剩菜按需购

  汛期潮热的环境易滋生细菌,尽量不要一次采购和储存大量食材,避免长时间储存造成食物腐烂变质。特别是大米和花生,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产生致癌物黄曲霉毒素。要确保食材的新鲜程度,不盲目囤物,尽量做到随吃随买。短期存放食物应注意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切勿食用。尽量不食用剩饭剩菜,如不可避免,应及时分类冷藏保存,再次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三)保持卫生好习惯,注意环境和卫生

  饭前便后、接触过雨水后要洗手。切配食物的刀、板和盛装熟食的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沸水冲洗或蒸煮等方式消毒杀菌。要保证环境清洁卫生,及时对食品加工的设备,设施、用具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在外就餐时提倡文明用餐、适量点餐,使用公勺公筷,减少食品浪费。

  (四)食品问题及时报,消费安全有保障

  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及时就诊。在消费过程中若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保存证据并拨打 12315 热线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