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烟花爆竹进入销售旺季,是烟花爆竹安全风险防控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春节期间文明、有序燃放烟花爆竹,既要春节传统文化年味浓浓,又要安全健康,近日,应急管理局打好“组合拳”推进烟花爆竹风险安全防控工作。
围绕“打”字,严查严打,保持打非高压态势。近日,区安委办牵头,组织应急、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坚持“查源头、控渠道、断链条”,依法查处非法违规生产、储存、经营、运输、携带和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加大打击涉烟花爆竹违法犯罪的工作力度,有效形成高压震慑态势。2025年1月份行动以来,已查处违规点29处。涉烟花爆竹行政案件3起,行政拘留违法人员4人,收缴烟花爆竹1868箱。
围绕“防”字,群防群治,发挥网格治理作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落实事前防范的理念。非法烟花爆竹作坊、储存点隐蔽性强,靠有限执法力量很难排查出来,利用港区网格员队伍庞大,遍布基层一线、具有强大的神经末梢作用,充分运用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成果,发挥网格员“在地”优势,推动烟花爆竹隐患排查治理与网格化治理深度融合,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航空港区与开封尉氏、许昌长葛、新郑、中牟、管城、经开区交界地带,针对老旧房屋、闲置厂房、空闲学校、废弃养殖场等容易成为非法活动温床的地方进行了细致排查,及时消除了多处隐患。从源头上减少烟花爆竹事故发生的概率。
围绕“管”字,严管厚爱,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一是把握执法方式尺度。在依法查处涉及经营、燃放烟花爆竹行为时,注意柔性执法、把握方式尺度,合情合理尊重民俗情结,耐心做好群众工作,严防因执法不当引发负面舆情和不稳定因素。二是提升宣传引导深度。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宣讲”全方位宣传烟花爆竹安全防范事项和法律法规,及时公布允许销售燃放的时间、地点和品种,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觉遵守禁限放规定,鼓励群众积极举报烟花爆竹非法储存、运输、经营、燃放等行为。三是加大举报查实的典型案例,曝光非法生产经营储存事故,强化教育警醒作用,确保警钟长鸣。
围绕“宣”字,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在各乡镇办、村委会、集贸市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张贴宣传标语、通告,同时利用户外LED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播放发送烟花爆竹安全宣传提示标语,推送专题视频,普及烟花爆竹安全法律法规,宣传非法生产、销售、运输、燃放烟花爆竹的社会危害,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引导市民文明、安全、适度燃放烟花爆竹。
围绕“疏”字,放管结合,优化全链条服务。认真分析研判烟花爆竹旺季安全风险和薄弱环节,严把布点、准入、监管、清零四个关口,持续开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事前是放权乡镇办事处,由乡镇办事处负责科学规划布点,零售点申报初核,应急局负责组织专家现场审查把关,确定零售点候选对象。
事中是应急局负责组织企业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试取证,鼓励购买安责险。倡导与郑州烟花爆竹批发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清零回收合同,并在应急局危化科备案留存,由批发企业向零售点提供配送和回收服务,确保烟花爆竹流向可追溯。许可零售点由属地科级干部落实包保责任制,下沉网格人员日常巡查监督。区安委会成立5个督导组对成员单位安全风险防控落实情况督导问效,应急局成立10个督导组进行不定期经营安全监管明查暗访,办事处落实烟花爆竹安全风险防控日报告制度。
事后是开展烟花爆竹清零活动,所有零售点库存清零。元宵节过后剩余烟花爆竹全部“归仓清零”,审批许可证收回,相关临时零售点拆除清净,回归“禁售禁放”监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