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焦点。国家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河南正全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区”)作为全省对外开放桥头堡,亟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此,航空港区会同河南省科学院出台《支持河南省科学院航空港区分院改革创新发展若干意见》,为航空港区科学院(以下简称“科学院”)量身定制改革创新发展“政策包”。
二、政策目标
本政策通过资金、项目、人才、成果转化等多维度支持,为航空港区科学院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人才主力”的创新生态,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孵化摇篮,为航空港区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政策要点
1. 资金支持:区财政连续5年、每年注资1000万元,共5000万元作为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注册资本金。重大项目可获“一事一议”额外资金支持。
2. 项目管理:推行项目经理制,全球遴选高层次人才,赋予技术路线决定权、团队组建权、经费支配权。创新“拨投结合”模式,财政资金可转为股权,项目失败按协议收回本金,成功共享收益。
3. 成果转化:科研团队可享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成果在航空港区内转化,净收益按比例分配;区外转化扣除成本后二次分配。推广“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降低企业技术转化门槛。
4. 人才引育:事业编制、项目聘用、合同制、特聘岗位、挂职交流“五通道”并举;市场化岗位可享股权激励。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实绩计入职称评审。
5. 开放协同:支持在境内外科技资源富集地区设立“科技飞地”,打造离岸创新中心。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争取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落地。
6. 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区财政对外合作项目按1:1配套,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开辟立项、用地、用能、施工绿色通道。打造“数字孪生科学院”,运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科研要素智能化管控。
7. 监督考核与容错免责:全周期绩效管理,对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评价全过程跟踪问效。建立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对合规履职、因不可抗力或市场波动导致未达预期目标的,予以容错免责,营造敢闯敢试的创新生态。
四、政策亮点
拨投相结合:财政资金从直接补贴变为股权投入,收益反哺科研,形成滚动发展资金池。
项目经理制:全球选才,赋予人财物充分自主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成果转化激励:团队可享成果所有权,转化收益按比例分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
开辟绿色通道:开辟项目立项、预审评估、容缺承诺绿色通道;单列专项债额度(不低于科创类项目15%),重大项目用地即报即批,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数字孪生治理:科研要素全周期可视化监管,提升决策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
五、实施安排
政策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每五年评估一次,根据评估结果适时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