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导读
  河南郑州航空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先行区。全区面积7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人。十年建设,河南郑州航空港枢纽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都市形态加快形成。航空+高铁“双枢纽”一体联动,口岸功能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快速成型,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都市形态初具雏形。

2017年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指出,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2022年2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卢森堡大公亨利时强调,做大做强中卢货运航线“空中丝路”。2022年11月16日,中卢建交5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同卢森堡大公亨利互致贺电时指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搭建了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

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先行区,地处郑州、开封、许昌黄金三角地带,在国内大循环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202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以前瞻30年眼光,对河南郑州航空港进行系统性重塑重构改革,拓展河南郑州航空港管理范围,提出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聚焦“空中丝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

区”、“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中原特区”五大战略定位;奋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交通物流中心,国际创意时尚中心,国际创新人才中心“五大中心”。

按照航空大都市4.0规划愿景,河南郑州航空港枢纽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都市形态进一步凸显。航空+高铁“双枢纽”一体联动,城际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高铁网、航空网组成多式联运交通体系,创造更快、更敏捷、连接性更好的竞争力。口岸功能全国领先。 建成“1+1+7”口岸体系,全面实施“7x24”小时通关机制、“提前申报”通关模式,口岸功能内陆地区种类最全、效率最高。工业4.0时代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快速成型。电子信息产业国内领先,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卫星等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十四五”末,全区企

业经营收入将突破万亿大关。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获批“双创示范基地”“引智试验区”“经营性租赁外币结付租金”等一批国家平台政策。2021年3月1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正式施行,为改革、开放、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中国的航空大都市初具雏形。具有全球典范意义的航空大都市4.0快速建设,拥有国际领先的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全省领先,核心区建成区面积超11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超百万。

聚焦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中原特区“五大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创意时尚中心、人才中心“五大中心”,航空港区重点打造“万千百”产业集群,聚焦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航空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会展商贸、创意文旅等现代服务业。

航空港区围绕多港联动、多式联运,着力推动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四港联动”,枢纽能级提级跃升,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完成货运量82.5万吨,创历史新高。河南首个辐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的海外货站落地马来西亚吉隆坡。来自柬埔寨的腰果、马来西亚的鲜食榴莲通过中原龙浩货运包机,可分拨至全国各大城市,走上百姓餐桌。

郑州国际陆港核心区西作业区建成投用,专用铁路实现通车。作为我国中东部地区首个国家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郑州国际陆港统筹布局保税通关、大宗商品交易、临港产业等功能,预计到2035年,将具备“万列、千万吨级”的货物集疏支撑保障能力。

郑州航空港站是全国首个配备专用物流设施的客货两用高铁站,4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高铁物流中心已建成投用,郑州航空港站至重庆北站、青岛北站高铁快运相继开通。依托高铁物流中心和公铁、空铁联运,货物周转效率提升60%以上。

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实现TIR跨境公路运输双向联通和常态化运营,为宇通、一拖、中国重汽等1000余家进出口企业提供安全、稳定、便捷的国际物流新通道,助力河南初步形成“北上、南下、西进”的国际公路运输网络。

2024年,河南郑州航空港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完成1.66亿单,货值258.8亿元、同比增长55.8%。“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打通联运堵点  提升空陆联运转运效率”入选交通运输部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名单(第二批)。“区港一体化”模式创新升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50%,提升物流时效60%,业务量增长近12倍。

打造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1+4+N”开放体系。“1”指新郑综合保税区;“4”指航空口岸、国际陆港、邮件口岸、公路口岸;“N”指进口肉类、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药品、粮食、汽车等功能性口岸。全面实施7X24小时通关机制,口岸通关效率全国领先。2023年,新郑综保区进出口值4073亿元,居全国第一;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4094.42亿元。

到2025年,初步建成枢纽效率突出、产业创新活力多元、城市品质显著提升的航空港。初步建成具有突出效率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发展层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体系,开放平台申建取得新突破,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活品质和发展活力显著提升。

到2035年,基本建成枢纽地位突显、开放体系领先、创新驱动有力、产业生态完备、社会和谐幸福的魅力航空都市。基本建成辐射全国、连接世界、服务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对外开放平台集成效应明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提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辐射功能强大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展望2050年,面向未来的下一代产业新城、产城融合的世界级

典范。全面建成立体通达、开放畅通的国际一流枢纽群,各项经济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具有强大吸引力,竞争力的核心增长极,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的全球典范。